扇面形的“箑亭”。
秋日的一天,我乘坐地铁前往什刹海后海旁的宋庆龄同志故居参观。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从东门检票口进入,迎面是紫藤架和葡萄架,藤蔓繁茂,果实累累。架子右侧是“初见园”。穿过葡萄架,便抵达开阔的东广场。
东广场正对竹林,林前矗立着宋庆龄汉白玉半身像,她面容慈祥,似在迎接访客。广场左侧是序厅(即内宅门厅),用于接待贵宾。序厅两侧果树成荫,果实引人驻足。
沿序厅旁廊亭进入,可见一片茵茵草坪。草坪左侧有一株五百年树龄的古槐。其西枝挺拔,东枝伏地,形似凤凰展翅,故得名“凤凰国槐”。我们沿着右边的建筑物向前行进到达展屋,内设“宋庆龄与新中国”专题展。展室图文翔实,充分展现宋庆龄同志为缔造新中国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展厅右侧小庭院典雅安静,绿植茂盛,这里有西府海棠、剑石等;左侧主楼为宋庆龄同志生前的住所,一层设雅致客厅与餐厅,二楼为卧室、书房,陈设素雅。
主楼对面是绿植覆盖的假山屏障。向后行至围栏环绕的碧水池畔,池畔有方形鸽舍,白鸽栖居其间。宋庆龄生前钟爱养鸽,寄托了她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沿着假山后围向前,有一座古式的建筑物,内设“宋庆龄生平展”。走进展厅,大厅正壁绘着松柏树和飞鸟。中央有一座宋庆龄同志的汉白玉雕像,左右绿植环绕。展室陈列了宋庆龄同志生前为党和国家人民做了大量工作的图文,还有生活衣物用品、斯大林所赠“吉斯”牌轿车。
走出展厅至西广场,沿假山另一侧可见“接福石”,太湖石篆刻青色“接福”,取纳福顺遂之意。登假山台阶至瑰宝亭,亭高六米,柱立五角,圆檐双重,形似梅花,喻宋庆龄高洁品格。周恩来总理曾赞颂其为“国之瑰宝”,故建此亭纪念。瑰宝亭的后面还写有“高山流水”的高耸石,周边有假山围成的小水池。
沿曲径前行,左侧南湖波光粼粼,右侧山石错落,花木荟萃,芳草萋萋。不多时便到了“南楼”。康熙年间,其主人纳兰性德曾在南楼邀请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楼房内有纳兰性德的简介和不同时期的诗词歌赋作品,还介绍了他为清初社会稳定、满汉民族融合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他为人真诚、扶危济困、热心助人,深受汉人敬重。
南楼左侧长廊蜿蜒到前边,长廊下方一个宽阔场地上竖起几块介绍匾牌,介绍宋庆龄故居前世今生的发展过程。长廊对面有一座小假山,上面有个扇面形的“箑亭”。游人走累了,可以到箑亭石桌凳上休息赏景。走下亭子沿着长廊向前,长廊中段是一个亭台,它叫“恩波亭”。亭侧碧水蜿蜒,连通南湖。长廊尽头草坪设有“儿童秋千”。儿童秋千是宋庆龄生前指示工作人员建造的。每逢节假日,她都邀请周边的小朋友来此嬉戏玩耍,与他们一起过节。
此行既赏园林之胜,又览百年沧桑,同时让我深刻感受了宋庆龄同志的人格魅力!
(文/图 刘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