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东岸的罗荃半岛。
大理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临洱海,西倚苍山,古称叶榆城、紫城。这座六朝古都,自唐南诏至宋大理国,始终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五朵金花》与《蝴蝶泉边》令其声名鹊起;八九十年代,金庸《天龙八部》中段氏王朝与六脉神剑,更添传奇色彩。真正来到大理,才领略到白族特色、苍山洱海和佛教底蕴,三者共同交织出的独特韵味。
大理古城
武侠与历史的交汇
古城方圆十二里,呈方形,有通海、苍山、承恩、安远四座城门楼,城四角设角楼,外墙为砖。郭沫若题写的“大理”城匾高悬南门,寓意“大治大理,富国兴邦”。城池建制遵循白族“不取中正”的营造原则。城内棋盘式布局,南、北城门对称,东、西城门相错,南北纵向三条大街,东西向若干小巷构成了大理古城街道格局,市井俨然,巷陌纵横,使古城有了“九街十八巷”之称。至今还保存着寺庙、祠堂、书院、教堂、帅府等古建,五华楼是大理古城标志性建筑之一,它最早曾是古南诏王和大理国的国宾馆,雕梁画栋间尽显白族风情,楼高五层,被誉为“天下第一楼”。“总统兵马大元帅府”是清末云南回族人民起义领袖杜文秀的官邸,建筑格局仿照北京皇城而建。古城内的房屋大多都是土木结构瓦顶民居,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屋檐下流淌着清冽的叮咚溪水;大街小巷“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雅趣令人惊叹:“大理,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城。”登上城楼眺望古城,近处是白墙青瓦、错落有致的民居店铺;远处则是在白云间的苍山,好一派悠闲景致。
苍山洱海
赶一场风花雪月的浪漫
很多来大理的游客,都是冲着“风花雪月”而来,所谓的风、花、雪、月指的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距离大理古城十多里的下关,每年平均有35天都会刮起大风,风速猛烈;站在古城内,抬头仰望苍山之巅马龙峰、玉局峰、雪人峰、中和峰的皑皑积雪,即便到了夏日炎炎的季节依旧银装素裹,万古不化;每逢农历十五,中秋佳节,皓月当空,如镜高悬,俯瞰洱海,一轮圆月浮光摇曳,从洱海浴出,水天一色。这就是所谓的“洱海月”。大理“风花雪月”这等诱惑任谁都无法拒绝。
从古城驱车几分钟就抵达洱海,洱海形似玉耳静卧高原。风平浪静的晴天,站在游艇甲板上,那澄澈透明的海面宛如一块美玉为群山环抱。远处的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自北而南,由十九座山峰组成。苍山十九峰,每两峰之间就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苍山之溪,水清潭秀,滋润着这里的山麓平坝上的土地,孕育着各种奇花异卉,生活着鹿、麂、岩羊、山驴、狐等野生动物。
罗荃半岛
梵音海韵涤尘心
洱海东岸的罗荃半岛,与大理古城隔海相望,是观赏苍山洱海的绝佳之处。相传,大唐天宝年间,罗荃法师助南诏破唐军受封此地,这里成了佛教圣地。船只停靠在罗荃半岛的码头上,沿着台阶朝上走,就到了观音阁,阁前的“天灯”有着航标作用。从观音阁出来经过石坊,就可到达天镜阁。天镜阁三面临水,悬崖壁立,地势险要。天镜阁一共五层,飞檐斗拱,翘角凌空,其规模之宏伟、建造之精妙,不愧为洱海第一阁。登上天镜阁,玉洱银苍尽收眼底,有诗云:槛外千峰插海波,芙蓉双塔玉嵯峨。银山殿阁天中见,黑水帆樯镜里过。
在“天镜阁”之后,一座无顶四方密檐的巨塔高耸在山坡上,与洱海西岸的崇圣寺三塔隔海相望,形成了“芙蓉双塔玉嵯峨”的壮观景象。(文/图 申功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