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国旗下的成长

日期:10-06
字号:
版面:4: 教育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人生海海,由无数个“第一次”串联而成。第一次蹒跚学步的踉跄,第一次握笔写字的笨拙,第一次站上舞台的忐忑,每一个“第一次”都是成长的注脚,藏着蜕变的惊喜。于我而言,最近最难忘的“第一次”,是陪儿子元完成幼儿园国旗下的讲话 —— 那不仅是他的突破,更是我与他并肩走过的成长旅程。

元一直是个普通的孩子,没有格外突出的才艺,也不爱主动表现自己。幼儿园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看着其他小朋友自信地主持、升旗,或是站在国旗下大声讲话,我心里总会悄悄泛起一丝期待:什么时候,元也能有这样的机会?这份期待我一直藏在心底。

惊喜来得猝不及防。开学第二天,我突然收到丘老师的信息:下周一元要在国旗下讲话,需要我帮忙准备一篇两三分钟的演讲稿。接到任务后,我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围绕国旗、幼儿园的日常构思了演讲稿。经老师审核通过后,当天晚上,我们就开启了“背诵计划”。

可现实很快给了我一盆冷水。元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机会的难得,背诵时总是心不在焉:要么脑子里想着奥特曼,要么手里把玩着玩具,好不容易坐下来,又反复追问:“妈妈,万一我背不出来怎么办?”“要是紧张忘了,小朋友会不会笑我?”看着他怯懦又抵触的样子,我耐着性子一遍遍鼓励:“只要你认真记,就一定能背下来;就算忘了,丘老师也会提醒你的呀。”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元总算慢慢进入状态,可三天过去,他还是没能完整背下演讲稿。

焦虑渐渐涌上心头,我忍不住用了激将法:“你要是再不用心,丘老师可能就不让你讲话了。” 没想到元脱口而出:“不用讲话更好,我就不用站在太阳底下晒了。”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 —— 我只想着让他完成任务,却忽略了他内心的胆怯与抗拒。原来,比起“完成讲话”,他更需要被理解、被接纳。于是,我耐心跟元聊演讲的意义,让他明白锻炼机会的难得。

“台上两分钟,台下三年功。”这句话用在元身上或许有些夸张,却让我真切体会到了背后的不易。眼看已到周四,元连演讲稿的一半都没背熟,我甚至做好了向老师说明情况的准备。可就在周五晚上的睡前诵读后,元竟然一口气从头到尾背了下来。我欣喜若狂,大声称赞:“元宝太棒了!还有周末两天,我们再练练,肯定能做得更好!”接下来的两天,我们把重点从“背熟”转向“说好”。我纠正他的站姿,提醒他注意语速。周一早上上学前,又让他复习了一遍。

升旗仪式结束后,老师发来的视频让我热泪盈眶:镜头里的元,站在国旗下,声音清晰,语速平稳,流利地完成了整个讲话。老师说:“元总体表现非常棒,超出了预期!”看着视频里自信的儿子,听着老师的赞扬,我突然读懂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从不是父母单方面的“栽培”,不是把孩子塑造成我们期待的样子,而是陪着他一起面对挑战,一起克服困难,在并肩前行中共同成长。这次短短两三分钟的国旗下讲话,是元人生中一次小小的突破,也是我与他共同交出的成长答卷。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无数个“第一次”在等待着我们。我愿牵着元的手,在彼此的陪伴中,慢慢书写属于我们的成长故事。

(朱双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