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老师们在交流参观。(受访者供图)
嘉应学院副教授、广东省学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于珍进行专题讲座。
●本报记者 黄宝珠
9月25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学前教育“面对面教研”活动首次走进梅州,在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幼儿园举办了第52场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活资源、活环境,成就快乐儿童”为主题,通过实地探访、亮点分享、主题研讨等多个环节,采用 “线下观摩 + 线上直播”的方式,共探挖掘“活”资源,打造“活”环境,为儿童构建快乐成长空间。
活动当天,省教育研究院专家及来自广州、汕尾等地的幼教老师60人走进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幼儿园实地探访。该园基于“活教育”理念,秉承“自然、和谐、快乐”的办园理念,活用资源,巧创环境,利用自然材料、生活材料、低结构材料等开放性材料,为孩子们打造了自由、自主、自发的游戏环境,支持孩子的奇思妙想,让他们在自由中学会自律,在探索中收获成长。
在亮点分享环节,该园园长张雪琴作《幼儿园育人环境的开发与运用》专题发言,她从思、明、行三方面进行阐述,系统介绍了幼儿园在开发与运用“活”资源与“活”环境的理念与实践。最终形成“全域型”教育模式和系列活动课程,落实“活教育”理念,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汤晓婷老师的活动案例《以长廊为邻,以树为居——游戏场地的改造与实践》,介绍了幼儿园游戏场地改造历程;李冬敏老师的活动案例《大班5元购物》,讲述了孩子们在社区购物的体验活动。将“活教育”理念在资源挖掘与课程建设方面融入本土化、鲜活化,使其变得可观、可感、可操作。
专家团队在现场主题研讨环节中,对本次活动的主题价值与实践案例给予了肯定,认为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幼儿园展示了优质的学前教育实践探索,特别是在资源利用和课程构建方面,为其他幼儿园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此外,还有两位专家应邀进行线上点评。华南理工大学幼儿园园长陈丽苗认为:梅县外国语学校幼儿园通过低结构材料投放、打破区域格局、打破区域界限等等这些策略来打造具有弹性、可互动、可探索的物理与心理环境,真正实现了做中学、玩中学,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广州市天河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关瑞珊认为:梅县外国语学校幼儿园将环境决定权还给孩子、生态优先、家园共育以及学科知识与社会素养的整合,展示了幼儿园在课程实施中的扎实探索和创新。
研学活动中,嘉应学院副教授于珍老师强调:环境是重要教育资源,需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视角出发创设可理解、可看见、可参与的环境,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注重“活”环境利用,将环境与课程结合,避免追求“高大上”,重视心理环境营造,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让环境真正服务于幼儿身心发展。
此次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聚焦“巧用资源,打造灵动育人环境”,有效促进了区域间学前教育经验的交流互鉴,为提升幼儿园环境创设质量与资源利用效能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