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客乡月正圆

日期:10-05
字号:
版面:4: 家庭       上一篇    下一篇

● 魏慧敏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古老的客家童谣在晚风里轻轻飘荡,当岭南的晚风轻柔地拂过梅州的老屋瓦檐,卷起檐角垂落的灯笼穗子,当一轮皎洁的明月悄悄爬上阴那山的肩头,将清辉洒向山间的千年古刹,这座浸润着客家文化的古城,便被中秋的暖意悄然包裹。

在梅州,中秋从来不是简单的“赏月吃饼”,而是一场浸润着客家祖训、承载着乡愁记忆的文化盛宴。当夜幕降临,月光倾洒在这座古城,每一处习俗都被轻轻点亮,藏着客家人对团圆的珍视,对文化的热忱,对生活的向往。

梅州人的中秋,是从“做月光饼”的香甜里开始的。客家月光饼不是市面常见的广式月饼那般模样华丽,它带着客家人骨子里的实在和淳朴,用料简单却满是心意。在最传统的做法里,是以糯米粉为皮,内馅裹着花生、芝麻、冬瓜糖,有讲究的人家还会夹上一层晒干的陈皮碎,咬一口满是质朴的香甜。每到中秋前,家家户户的主妇们都会围坐在八仙桌前,手不停歇,揉面、包馅、压模,动作娴熟如行云流水。这小小的月光饼,没有华丽的包装,却藏着客家人“勤俭持家、手工传情”的祖训——用最简单的食材,做最实在的美味,就像是客家人代代相传的品格,质朴而醇厚。

中秋节当天,无论身处何方,客家人都会想尽办法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圩镇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都在传递出一个信号,那就是人们在精心准备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家中长辈一大早起来便在厨房忙碌,那一道道传统客家菜肴,是家的味道,也是团圆的见证。客家菜肴中,有一道菜常常被作为餐桌上的常客,那就是开锅肉丸,承载着深厚的寓意。在客家人的言语里,“丸”与“圆”“缘”发音相同,圆润饱满的肉丸象征着“圆满”“良缘”。出锅的肉丸香气四溢,咬上一口,鲜嫩多汁。当在外的游子归乡,一家人围坐餐桌,锅里的肉丸在沸水中翻滚,表皮渐渐变得油亮饱满,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恰如分散的家人终于聚首,凑成了“团圆”的模样。

梅州人的中秋,还有一个特别的仪式,那就是“拜月华”。

在客家围龙屋的天井里,中秋夜的月光会顺着天井的四方天空,刚好落在那张稳稳摆开的方桌上。桌上的供品从不含糊,月光饼是主角,旁边也总衬托着柚子、柿子、炸油角等等,每一样都有讲究:柚子谐音“佑子”,希望月亮护佑家人平安健康,寄托着对子女的祝福;柿子象征“世代平安”“事事如意”,炸油角则寓意“钱包饱满”“家肥屋润”。长辈们会先点燃线香,对着明月轻轻叩拜,嘴里念叨着“月光娘娘保平安”,祈求家人安康、五谷丰登。拜月之后,全家围炉聊着家常,剥柚分饼,听着先辈南迁的故事。月光照亮斑驳的墙,也照亮笑意。

今夜,梅州的月亮格外圆。当月光洒在围龙屋的飞檐上,洒在游子归家的路上,也洒在每一个客家人的心里。这轮明月,见证过客家先民的南迁之路,也见证着今日梅州的繁荣发展;它承载着小家的温馨,也映照着家国的安康。

愿这客乡的明月,照亮每一段归途;愿每一个客家人,都能在团圆中感受幸福,在传承中续写担当。毕竟,无论走多远,只要月光在,乡愁就在,家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