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舞台全面焕新 非遗精彩不断

日期:10-05
字号:
版面:1: 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记者李艳良)“梅县先曰嘉应州,自古山歌唱风流,唱得忧愁随水去,唱得云开见日头……”国庆中秋假期,每到19时45分,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内总会传出阵阵嘹亮的山歌。据了解,今年“双节”期间,正值梅州非遗小剧场《风土·客韵》开幕一周年,该剧场完成声光电升级改造并重新启幕,给观众带来全新的非遗观演体验(如右图,林翔摄)。

“我们对剧场硬件进行颠覆性改造,引进全新智能灯光系统,对声学结构、观众席视角作了全面优化,舞美设计推陈出新,运用更具质感的材料和可变幻结构,让舞台空间真正‘活’起来,确保每一处角落都是沉浸式体验的C位。同时,我们对剧本细节进行微调,节奏更紧凑,情感更饱满。”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毕嘉美介绍,10月1日至7日,完成升级后的梅州非遗小剧场每日19时45分准时开演。

升级后的非遗小剧场,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小剧场现代化的硬件设施更新,给我们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升级后的座椅也更加舒适。”现场观看演出的温女士说。

据了解,梅州是广东首个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底蕴深厚。为了让非遗焕发新活力,2024年,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梅州市戏剧研究工作室、梅州市山歌剧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了一部以沉浸式、互动式体验为特色的非遗小剧场《风土·客韵》。序章《声动云霄》以《山歌迎客来》《越唱越高腔》开场,连贯以《薪火相传》《挽月相思》《烟火人间》《绮梦千年》四个篇章,展现客家山歌(剧)、广东汉剧、鲤鱼灯、提线木偶、采茶戏、客家民俗歌舞等多种非遗艺术元素。

梅州非遗小剧场通过“非遗+艺术+体验”的新型演艺创新模式,将非遗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旅新IP。演出现场,观众不仅能够近距离观赏演员表演,还能通过现场互动环节,如学唱客家山歌、问答、赠送非遗礼品等,更加深入了解客家文化。截至目前,梅州非遗小剧场已演出60多场,累计接待1.3万多人次观演。今年9月,非遗小剧场《风土·客韵》成功入选第三批“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