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筑牢人才之基赋能梅州高质量发展

日期:10-03
字号:
版面:3: 理论       上一篇    下一篇

■ 廖传宝

产业是“百千万工程”的根基,产业工人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梅州聚焦制度机制保障、技能素质提升、产业工人地位待遇提高等方面,以有力举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不断提升产业工人能力,建设一流产业工人队伍。

梅州关于建设一流产业工人队伍的系列举措,从完善培育机制到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再到无微不至的关爱服务,一幅系统化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石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这不仅是梅州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坚实一步,更为我们思考区域经济发展中“人的关键作用”提供了富有启发的样本。

产业工人是产业的脊梁,是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直接力量。梅州的实践清晰地表明,锻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绝非单一领域的零敲碎打,而是一项需要顶层设计、多方协同、持续投入的系统工程。

制度保障是激发活力的“稳定器”。2023年,梅州出台《梅州市实施“宗匠计划”培育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的若干措施》,其核心在于通过制度性安排,打破产业工人成长路径上的“天花板”。无论是完善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奖励机制,还是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等工程,其目的都是构建一个覆盖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全链条的良性生态。这种制度性保障给予了产业工人清晰的职业预期和上升通道,让工匠精神有了扎根的土壤,让潜心钻研技能者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年均超万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成果,正是制度引领下活力迸发的明证。

技能提升是展示实力的“竞技场”。产业的转型升级,最终要落在工人技能水平的升级上。梅州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更通过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劳模工匠助企行”等形式,为工人搭建了展示才华、切磋技艺的平台。尤为可贵的是,“圆梦计划”长达十四年的坚持,不仅帮助三千余名青年工人实现了大学梦,更体现了对产业工人全面成长和终身学习的深远支持。劳模工匠深入一线“传帮带”,将个人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团队和行业的共同财富,这种“裂变”效应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超数字本身。

人文关怀是凝聚人心的“黏合剂”。建设一流队伍,不仅要关注工人“手上的技艺”,更要关怀他们“心中的冷暖”。梅州工会系统开展的从中医养生、心理健康到亲子活动、夏日送清凉等一系列关爱行动,看似是“软服务”,实则构建了至关重要的“软环境”。它传递出一个鲜明信号:产业工人不仅是生产的要素,更是有情感、有家庭、有生活需求的个体。这种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工人的归属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更能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形成“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良性循环。

梅州的探索表明,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与人的全面发展同频共振。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以系统思维整合政策、教育、企业、社会资源,不仅筑牢了产业发展的根基,更塑造着这座城市的竞争内核与温暖底色。期待梅州继续深化这项富有远见的改革,也期待其“育才、爱才、聚才”的经验能为更多地区提供借鉴,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单位:梅江区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