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江婵)近日,随着五华县水寨镇黄狮新村集贸市场出租项目以261万元成功竞投,梅州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梅农交”平台)累计成交额突破1亿元、完成交易近800宗,标志着梅州市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整市试点取得明显进展。
据了解,“梅农交”平台是由政府主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各部门共同监管指导的农村产权交易官方平台,于2024年5月启动运行,旨在打破城乡信息壁垒,畅通要素流动渠道,推动更多资金、信息、科技要素下沉农村,促进农村资源有序流动,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梅农交”平台由邮储银行梅州市分行合作建设,嘉城集团负责日常运营,在市级和8个县(市、区)设立运营中心,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构建“1+8”服务体系网络,服务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工作,累计开展培训605场次,实现了市、县、镇、村四级互联互通。平台全面推行“阳光交易”机制,依托微信小程序实现信息发布、竞价成交等全流程线上操作,全国各地意向方均可通过小程序实时参与竞投,有效打破了农村产权交易的时空限制。
“梅农交”平台已建立起覆盖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体经营性资产及涉农工程、货物和服务采购等14类品种的交易体系,交易平均溢价率达5%,有力推动资源从“分散、封闭、低效”走向规范高效流转。其中不乏大埔县湖寮镇莒村41.79亩土地经24轮竞价溢价60%、梅县区松口镇径礤村凉亭出租溢价高达400%、五华县转水镇輋柯村龙佛山塘项目溢价率达440%等典型案例,充分彰显了平台在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方面的显著成效。
目前,“梅农交”平台已吸引多家涉农企业推动落地烟稻轮作、咖啡坚果种植等特色项目,带动农民本地直接就业。线上“阳光交易”不仅激活了农村沉睡资源,更为村集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目前,全市通过产权交易使相关村集体累计实现经营性年收入约1800万元,形成了“产业导入-就业增加-集体增收”的良性循环。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梅农交”平台将继续拓展交易品类和服务功能,积极探索资产评估、融资服务等创新产品,全面提升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为梅州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贡献更多梅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