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节与中秋节相遇,实属难得。八天节日假期,一些市民朋友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亲友聚会、旅途奔波及其他各种娱乐活动,不少人难免熬夜、暴饮暴食,使得身体机能下降,心脑血管、消化等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出现倦怠、肠胃不舒服等生理和心理问题。
因此,中秋国庆双节团聚,大家在吃好喝足时,同样不能忽略健康问题。千万不要让疾病影响过节气氛,所以做好预防保健措施至关重要。
防暴食暴饮造成胃肠功能紊乱
节日期间暴食暴饮会增加胃肠功能的负担,导致胃对食物消化不充分,未充分处理的食糜刺激肠道,容易引发肠道痉挛。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胃痛等症状。
温馨提示:双节期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可减少发病机会;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限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避免过甜、过油腻饮食,以防急性肠胃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另外要多喝白开水,少喝冷饮和纯净水。特别是年轻人在运动过后,喝冰冻的饮料,极易导致胃肠痉挛。
防慢性病患者病情加重
高血压和心脏病人最怕的就是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节日期间大家格外高兴,脑细胞会异常活跃。平时患有这些病的人,在节日期间更应提高警惕。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要坚持正常服药,防止病情加重或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温馨提示:建议在节日期间,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要做到三个“保持”:一是保持一颗平常心,遇事尽可能保持平静;二是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三是保持良好的情绪。
防过量饮酒引发健康风险
双节期间需节制饮酒。血液酒精浓度超标会损害健康:比如饮酒过量会发生脑中枢神经麻痹,反应就会迟钝,意识不清,容易出现“激动”行为;过度饮酒加重肝脏负担诱发病变,极易引发病变;长期过量对于视神经的损害相当严重,会出现视力模糊与障碍。
温馨提示:建议养成饮酒适量习惯,勿以酒解愁、助兴或代替正餐,切忌酗酒。酒后需补充易消化食物,若酒后发生呕吐不止,可以喝水、牛奶和蛋清缓解。
防中老年人出现情绪波动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易引发思念情绪,老年人可能出现精神低落。尤其是老年人,会出现精神不佳、情绪波动较大的症状。据不完全统计,中秋期间是精神疾病、心血管病发病的高峰期。
温馨提示:建议中秋节要关心家中的老人或心事重的家人。比如聊天、散步、游玩等,缓解中老年朋友孤独感。年轻人应合理安排聚会时间,不要只顾自己与朋友聚会,抽出时间多陪伴老人或家人。
防季节性传染病传播
中秋国庆双节时期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病毒的繁殖和传播的高发时期,需注意流感病毒传播。尤其是家中有小孩或是危重病人,流感病毒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此外,还应格外注意虫媒传染病。常见虫媒传染病包括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等。
温馨提示:提醒大家这期间为了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应注意两点:一是感冒患者应减少走访;二是家中要注意通风换气,注意室内的消毒。此外,有些传染性很强的疾病,有时病毒也会通过口、手乘虚而入。
防食物中毒风险
长假期间,许多家庭往往菜肴丰盛,容易产生剩饭剩菜。剩菜剩饭易滋生细菌,即便冷藏也可能交叉污染,甚至很多嗜冷菌更喜欢在低温的冰箱里生存。一旦食用这些变质食物,容易让人食物中毒。
温馨提示:预防食物中毒,首先必须停止食用可疑变质食品,剩余饭菜食用前要彻底加热。生熟食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聂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