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桂花树下微课堂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4: 客家       上一篇    下一篇

●徐尖兵

时令初秋,悄然潜入的秋风带来丝丝凉意。然而,秋老虎余威犹在,午后太阳依然火辣。在梅城周溪河畔,状元桥旁,东山书院门前,三株高耸挺拔的木棉树翠枝绿叶遮阴蔽日,让火辣的太阳温驯了许多,微风轻拂温暖而不燥热。

东山书院坐东向西,依山傍水,背靠东山岃,面临梅江、周溪河。重檐歇顶式建筑,呈三进四合院布局,为客家传统建筑。整体结构穿而不透,藏风聚气,四水归堂,光线充足,白墙黛瓦,雕梁画栋,精雕细琢,古色古香,大门凹进,进出有余。

近观书院,门楣上“东山书院”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大门两边楹联“东山桃李绿;书院状元红”,让人们联想起从东山书院到东山中学,200多年来薪火相传,文脉延绵,桃李芬芳,书香四溢。我们一行是革命者陈劲军的后人,被眼前弥漫书香的气场所吸引,跟着学子的脚步,抬步迈入书院大门。

驻足书院前厅,屏风敛气,仿佛耳边回荡琅琅书声的余音,好像墙缝里遗藏有《三字经》《客家民谣》泛黄书页。移步中厅,东山书院精心打造的“东山大讲堂”在此开讲,以立志、立德、立言、立功(简称“四立”)为本,经常举办讲座、学术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活动,成为展示梅州“文化之乡”的窗口。两侧书架摆放有不少本土作家出版的书籍,目光掠过,《作庐里的故事》《客家三部曲》《情怀筑梦》等映入眼帘,厅中间有书桌凳子可供游人读书或小憩。来到上厅,正面墙上挂有孔子圣人的画像;画像两侧挂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题写楹联“东升日月;山起风云”;左右墙上挂有东山书院倡建人、嘉应州知州王者辅,重修东山书院倡导者、晚清著名外交家黄遵宪,民国时期东山中学几任校长的画像。

东山书院(中学),因黄基、黄遵宪、丘逢甲等名师督导执教;因叶剑英、萧向荣、叶选平、林若等进步学生追求真理,投身革命;因梅县早期中共党员陈劲军来自东中……使东山书院(中学)在风雷激荡的时代,勇立潮头。

我们这次到东山书院参观学习,除了感受其厚重人文历史外,更是为了追寻革命前辈陈劲军(又名陈启昌、陈炳传)成长的足迹。在桂花树下微课堂前,东山书院李院长情感真挚地为我们讲解陈劲军的成长故事,概括了陈家的家史、家风、家教(简称“三家”)对陈劲军成长的影响。听后,我们深受启发和教育。

稍后,我们又“初步云梯”至右横屋二楼,参观东山中学校史展: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期间,周恩来到东山中学宣传动员;叶剑英在东山中学求学时居住的寝室,在油岩题壁的放眼高歌和晩年的归读情怀;萧向荣将军金戈铁马的生涯;东中早期党员的成长;党组织在东中建立等内容……通过看校史展和听李院长的讲解,我们对东山中学仰慕有加。

参观完东中校史展已正午时分,李院长引导我们来到天井中间八角莲池前。那莲池中央,有两枝莲茎探出水面,粉红色花瓣盛开,瓣瓣清香淡雅,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别有一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李院长说:“择日不如撞日,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平日池中莲花只开一朵,今天开了两朵。连池中莲花都善解人意,真是有缘有幸。”

方寸之池,一二之莲,亦堪亭亭净植,尽显“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风骨。若要细品宋人周敦颐《爱莲说》,不妨溯流而上至周溪河畔的濂溪书院。一河两书院,以莲为纽带,同树梅邑清雅高洁之风气,这正是革命先辈们所倡导和践行的。

最后,李院长与我们在东山书院大门前合影。离开东山书院时,我们仍意犹未尽,相约在桂花飘香季节再到桂花树下微课堂前,聆听革命先辈们的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