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梅江区西阳镇的万亩茶园进入秋茶采摘期。(高讯 摄)
本报讯 (记者李艳良)当前,正值秋茶采收的季节。在梅江区西阳镇清凉村,连绵不绝的茶山郁郁葱葱,茶农穿梭其中,正忙着采摘高山秋茶。
“进入白露节气后,我们就开始采收秋茶,可以摘到国庆假期后。”梅州市梓树山茶坊负责人梁志发说。梓树山茶坊位于清凉村梓树凹,茶园面积约100亩,绝大部分为树龄40年以上的茶树,其中百年树龄以上的茶树有10多棵。“我们种植的茶树品种有鸟舌、金萱、小叶乌龙、黄旦、梅占、云南大叶、英红九号等,主产绿茶、红茶、黄茶、乌龙茶、白茶、富硒茶等茶类。今年秋茶,我们只挑选合适的茶树采摘,产量较低,约500斤。”梁志发告诉记者,梓树山茶坊按照生态茶园的管理模式,让清凉山茶回归自然本性。
据了解,清凉山茶的栽种历史已有近千年,其名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为梅州九大历史名茶之首。这一盛名的由来,离不开清凉山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清凉山梓树凹海拔在800米以上,空气清新湿润,湿度常年保持在80%以上,全年云雾天气达200天以上,且昼夜温差大,漫射光和蓝紫光丰富,形成了良好的小气候环境。“我们这里的山体属石英岩、紫砂页岩结构,土壤中有机质、硒元素含量丰富,有利于茶树的自然生长。”梁志发说。
梅州是广东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全市茶叶种植面积36.08万亩,去年总产量3.31万吨。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茶产业优势,坚定不移做大茶规模、提升茶品质,同时明确了以“客家炒绿”为主导品牌的发展路径,做强茶品牌、弘扬茶文化,推动茶产业实现差异化突围,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