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群
每年只要一进入九月,父亲就会开始频频和我们约起:“十月一日大家可一定得回家,到时全家人一起吃个饭。”也甭管我们平时是不是勤着回家,反正中秋节、国庆节这样的大日子必须回家,因为父亲觉得,在普天同庆的大日子里团聚,才更有仪式感,而且郑重又正式。
刚结婚那几年,父亲这样说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意见。刚结婚嘛,又工作未久,咱资金不雄厚,以致也没实力去旅游,父亲说回家吃饭,我正好可以光明正大蹭蹭母亲的手艺。想起来那时确实是一段特别惬意的日子,虽然已经结婚,可父母像是依然把我当成了孩子,什么事都不要我干,什么好吃的都紧着我吃,有时我会不好意思,母亲便会告诉我,老家有一句话叫“做一天女儿当一天官”,意思就是女儿甭管出嫁没出嫁,只要在父母身边,父母就得可劲地疼着。有母亲这句话垫底,有好多年的国庆节,我真的过着“饭来张口”的日子。
这样的情况终究在几年后有了转变。那时候我的女儿已经四五岁,她是个小吃货,独自带着她的日子,我每天要想着法地为她做好吃的,由此也渐渐深谙了做饭的繁琐和劳累。再到国庆节回家,我不再仅仅是“沙发客”或“卧室躺”,我会陪着母亲一起,择菜,聊天,我们各拼手艺。譬如,红烧肉母亲拿手就母亲做,白切鸡我拿手就我做,我们说说笑笑,竟感觉日子那么的充盈而美好,有一次母亲突然感怀,说:“你现在可让我放了心了,以前老担心你这不会那不会,甚至可能自己的胃都喂不饱,现在看你,可算像个大人了,像个妈妈了。”
莫名地理解了母亲的心情,就像我突然明白母亲为我多年操劳一样。这之后,我更勤快了,嫂子也是,再到国庆节,也不止是国庆节,逢年过节回家,我们都会抢着干活,之所以这样,一来是真想帮父母干点什么,二来也是想让父母安心,不想让他们担心。
随着岁月流逝,一晃,我也人到中年,生活忙碌,工作忙碌,经常手边有忙之不去的琐碎事,但不管怎样,我们依然坚持着国庆节回家团聚的习惯。其实不管父亲说不说“国庆节一定得回来,难得有长假,一家人聚聚、聊聊,多好”,我们都会回家,因为渐渐开始懂得,父母老了,他们希望我们回家,喜欢我们回家,当然我们也喜欢回家。
这几年,只要我们回家,母亲便“退居二线”,不再执掌厨房大勺。我和嫂子烹煮煎炸,母亲则在边上看着、笑着,客厅里是我丈夫和我哥在陪着父亲说着话,身边是欢娱闹腾的几个孩子……生活如一幅美景,在岁月的荡涤中,徐徐展开,尽显温馨、温暖和美好。
今年中秋节撞上了国庆节,更是真实赋予了这次“家庭聚”更温暖的意境,我们和哥嫂已经约好,这次回去多几天,做美食,吃月饼,侃大山,和父母一起好好尝一尝这阖家欢乐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