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坚平 通讯员谢晶晶)今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为进一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梅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结合节日特点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安全、理性、绿色消费,共度欢乐祥和的假日。
选购月饼 向“三无”和过度包装说“不”
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提醒,市民选购月饼时要到正规商超,认准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保质期,包装破损、胀袋、色泽异常的一律放弃。 慎购“网络”月饼,不轻信直播秒杀、朋友圈代购,交易后保留聊天记录、订单截图。 拒绝“天价”礼盒月饼,践行绿色、简约消费理念。月饼高糖、高油,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应适量食用,切勿“囤货”导致过期浪费。
旅游 警惕“低价游”“零团费”陷阱
市民报团前要查验旅行社《营业执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出游前签订并仔细审阅合同,明确线路、景点、住宿及违约责任。网络订房、订门票,务必看清“不可退”“需补差价”“买一送一”等限制条款,截图保存订单、短信、页面价格。自驾出行前检查车况、保险、天气,合理规划驾驶时间,杜绝疲劳驾驶。
餐饮 吃得明白,吃得安全
市民要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饭店就餐消费,用餐时应注意辨别食物色、香、味是否正常,是否有异物或异味,口感是否变质,要详细了解所选菜品的分量、价格。践行“光盘行动”,拒绝“面子消费”,主动打包剩余食品。网上订餐请到正规平台,尽量选择距离近、配送快的商家,优选热菜熟食,谨慎点生食海鲜、冷菜。收到餐食后,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封签有无破损,确认食物无异样后再食用。
购物 理性面对“全年最低价”
注意商家“先涨后降”“满千减百”“限时秒杀”等宣传活动,先比价再下单。网购不点陌生链接,不私下转账。预付式消费(健身、美容、游乐场等)充值金额不宜过大,务必签订合同。
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发票、收据、支付记录等消费凭证,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先与商家沟通和协商,依法提出合理诉求。如果协商不成可以拨打12345政府热线或者登录全国12315平台投诉举报。同时,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也呼吁广大商家守法诚信经营,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