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郑显芝烈士:血衣映照信仰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7: 文化公园       上一篇    下一篇

郑显芝(1921-1949)烈士像 郑显芝烈士于1948年10月6日写给同学的一封信。(烈士后人供图) 郑显芝烈士狱中血衣。( 中共一大纪念馆供图)

●李道康

在2024年4月26日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的第八期文物藏品鉴研会上,丰顺籍郑显芝烈士的血衣(衬衫)格外引人注目。这件血衣,是他被捕后遭受酷刑的无声见证,也是他坚守信仰、宁死不屈的象征。每一处破损,每一片血迹,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黑暗岁月中,一位年轻革命者如何以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暴行。血衣无言,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烈士对信仰的忠诚和对胜利的渴望。

郑显芝烈士1921年出生于丰顺县,1943年考入中央大学工学院。在重庆、南京求学期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教育下,他和赵寿先等进步青年,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先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和全国学生联合会。在中央大学四年,郑显芝积极参加学运,已经成为南京学运领导核心。他非常坚毅勇敢,很机智,善于周旋,对革命充满了信心。他在送给一位同学的一首小诗中写道:“罗马城不是一日造成的……/别轻视那潺潺细流,/一年年的,/他将到达大海……”以鼓舞同学树立起革命必胜的信心。

他和赵寿先等学运领袖策划组织南京大学生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游行示威活动,并担任领队。当时他的堂兄郑文敏任宪兵少尉,在南京执勤,常见郑显芝带头呼口号,屡劝郑显芝离队而未从。

郑显芝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去南洋的机会,立志为战后满目疮痍的祖国重建而奋斗。1947年9月他来到上海,任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应用力学教师。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中共地下党员和中国农工党员的双重身份,担任进步青年组织“新青联”——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的副主任,积极开展革命工作,投身于上海的学生民主运动。此时,由农工党上海市党部领导的青年外围组织“新青联”的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市党部青年运动委员会委员的郑显芝在教书之余,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他在同为校友又是战友的青年运动委员会主任、也具有中共党员和农工党员身份的赵寿先领导下,广交青年朋友,同他们促膝谈心,并不定期地举办各种题材的报告会,邀请社会进步人士谈爱国主义、青年人的理想情操等,鼓励青年朋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建立人类美好的社会而作出个人的贡献。当时“新青联”成员遍及上海全市大中学校,在立信会计学校和中华职业学校内建立了小组。“新青联”积极配合地下学联开展活动,对全市爱国民主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亲友写信劝他出国深造,他深情地说:“在这动荡的年代,我不能轻易离开祖国。”在写给清华大学同学的信中说:“我很好,一年职业,使我成长了十年。”短短一语藏千钧,在地下斗争的烽火中,一年磨砺胜过十年光阴,既是成长的自白,更显郑显芝作为革命者的赤诚与坚韧。

1948年9月,上海发生了文化界的重大白色恐怖事件——“利群书报案”。同年10月29日晚,郑显芝在回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宿舍取文件时,被守候特务逮捕。他在狱中屡遭严刑拷打,经受了坐老虎凳、灌辣椒水、尖竹片插入指甲等等毒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不畏强暴,决不吐露半点机密。他还教唱革命歌曲,鼓舞难友斗志,坚信解放的新中国终将到来。

由于当时全国革命形势急剧进展,上海解放在即,敌人狗急跳墙,在逃跑前大肆屠杀革命志士。1949年5月7日,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头子毛森根据蒋介石“坚不吐实、处以极刑”的命令,将郑显芝和李白(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角原型)、秦鸿钧、张困斋、杨竹泉、周宝训、吕飞巡、黄秉乾、严庚初等十二烈士连夜押到浦东戚家庙,残忍地秘密屠杀。郑显芝时年28岁。

国家第12个烈士纪念日即将到来,我们站在郑显芝烈士的遗物前,仿佛听到了他无声的嘱托: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以行动告慰英灵,让烈士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参考文献:郑善龙《甘洒热血为革命》、陆哨林《1948年上海“利群事件”始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