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叶嘉瑶 摄影 钟小丰
山水环抱间,平远八尺这座小镇如诗如画。宽阔的马路串联起充满烟火气的街巷与清新的田园风光,一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民居商铺,墙上的创意涂鸦尽显人文活力;另一边是潺潺流水与田园绿意,勾勒出乡村的自然本真。它既是小镇居民日常出行的通途,也是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窗口,见证着城乡融合发展。
近年来,八尺镇紧扣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标准,聚焦品质提升与民生改善,对圩镇入口通道、示范主街、农贸市场、圩镇客厅、绿美生态小公园和美丽河道等进行优化提升,完成圩镇连片280栋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常态化开展“六乱”整治,圩镇面貌焕发新颜。
八尺“入口廊道”新景 民众幸福感提升
驱车沿206国道前行,一座刻有“勤劳、诚信、崇文、图强”的入口门楼映入眼帘,这里便是素有“酒香小镇”美誉的平远县八尺镇。门楼旁,新修建的文化长廊与修缮一新的文昌阁相映成趣,樟田河碧波荡漾,共同构成一幅集人文底蕴与自然生态于一体的美丽画卷,成为当地群众休闲游憩的靓丽廊道。
“以前这里只是普通牌坊,现在成了展示八尺文化的窗口。”村民韩伯指着新拓宽的进士桥介绍到,这条廊道由八尺镇企业家、群众自发筹资60余万元建成,拓宽道路、点缀景观,把嘉庆十九年始建的九乡文昌阁与现代休闲设施无缝衔接,成为村民散步、游客打卡的靓丽生态桥梁。
近年来,八尺镇积极推进美丽圩镇建设,以206国道八尺村水口段为起点,依托原有牌坊与文昌阁,打造富有乡愁与地方特色的入口景观。新建的入口门楼横跨国道,彰显出八尺人民的精神风貌。进士桥与周边环境的改造提升,进一步优化了道路与桥梁通行条件,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多休闲空间,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参与“百千万工程”的良好氛围。
变化不止于“门面”。离开门楼,来到一旁的樟田河圩镇段,河水面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与新植的苗木。近年来,八尺镇争取省级绿化专项资金170万元,在樟田河圩镇段种下紫花风铃木、红枫、小叶紫薇等景观苗木500余株;同步推进的还有河道的“畅通”与“洁净”。中铁上海工程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八尺镇乡村振兴建设,今年以来累计协助完成河道清淤清障10公里,有效恢复河道生态,筑牢防汛安全底线,河道防洪能力显著提升,生态底色更加鲜明。
主街广场焕新 绘就和美圩镇新画卷
走进平远县八尺镇示范主街,一座以“酒”字为核心元素的特色地标建筑映入眼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往来目光。一幅题有“金榜题名”的文化墙绘格外醒目,既传递出浓郁的文化韵味,也寄托着对学子前程的美好祝愿。街道两侧建筑外墙上,一幅幅展现地域风情的彩绘,进一步为街区注入艺术气息与文化底蕴。主街旁河道清澈,沿岸景观带整齐有序,与街道风貌相映成趣。
“以前房屋老旧、管线杂乱,如今统一改造后,连路过司机都忍不住停下来拍照!”在八尺镇圩镇经营杂货店的谢红梅,一边整理货架上的客家娘酒,一边感慨道。她口中的变化,源于八尺镇以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为抓手,对280多栋房屋实施主题外立面改造,将红色文化与酒乡特色融入街景营造。
近年来,八尺镇选取206国道沿线房屋集中、示范效应明显的区域,打造连片50栋以上的外立面提升样板。围绕绿色生态、红色进士文化与酒文化三大主题,实施屋顶格栅、小坡檐、窗套线、空调机罩、店招优化与外墙美化等风貌提升工程,并融入墙面彩绘与文化节点,迄今已完成约280栋房屋改造。同步推进的还包括人行步道、路灯、行道树与景观设施的一体化建设。此外,主街“三线”整治也在有序推进,通过线路迁移入管、共享线杆等方式,有效消除了“空中蜘蛛网”,整体风貌显著提升。
示范主街一侧,是新建的进士公园人才广场与圩镇客厅。这里曾设施陈旧、长廊沦为杂物堆放处,如今却焕然一新,成为融合全息投影展厅、人文历史展区、特色产品展销与人才服务功能的现代化空间。它不仅是孩子们的游乐天地,更是居民休闲聚会的好去处。
“我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看着家乡从破旧变得这么美,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心里特别自豪!”正在进士公园大树下乘凉的韩芳泰和韩显德欣喜地表示。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八尺镇党委、政府紧扣美丽圩镇“七个一”要求,在保留广场原结构的基础上,运用鲜明色彩与创新设计,将闲置长廊与老旧广场改造为集室内外功能于一体的圩镇客厅。
同时,八尺镇是省际边界镇,与江西省寻乌县南桥镇相邻,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发挥两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交融特色,创新打造全国首个省际边界人才主题广场,构建起企业与人才高效对接的优质平台。该广场集政策宣传、就业服务、互动交流于一体:特设“百万英才汇南粤”“免费梅州”政策宣传专区,全面展示平远县人才政策,为来梅人才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服务。
省门廊道建设 打造入粤“第一印象”
作为赣南入粤的重要通道,八尺镇始终锚定打造省际门户新形象的目标。近年来,该镇联合中铁广投等央企,创新采用 “公益 + 微利” 模式,大力推进省际门户改造工程。
当记者来到省界交界点,一座融合传统与现代风格的门楼即刻映入眼帘,成为了此处独特的地标。门楼以白墙灰瓦为主要建筑元素,古色古香的风格彰显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而醒目的欢迎标语又增添了现代的活力气息。背后是层峦叠翠的山林,脚下是宽阔平整的道路,既彰显着广东的人文底蕴,也展现出这片土地的开放与活力,是地理分界线上的一道别致风景。
八尺镇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酒文化早已融入当地的血脉。在门户改造过程中,也巧妙地融入了诸多酒文化元素,从门楼的细节装饰,到周边配套设施的设计,都在潜移默化地传递着 “酒乡” 的魅力。
八尺镇作为粤赣交界的平远县“北大门”,近年来,始终以高标准推进省级交界点建设,打造具有平远特色的省际交界示范点,充分展现“百千万工程”成效,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不断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加强道路沿线风貌管控,推动农房风貌提升与绿化美化有机结合,打造美丽宜居的省际廊道,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