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清茹(梅江区北实双语学校806班)
乾隆年间,我诞生于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与十一尊兽首兄弟一同静立于圆明园大水法喷泉之侧,以水报时,共映华夏文明的璀璨光华。我们曾是盛世园林中最灵动的一笔,是帝国时间与气象的象征。然而公元1860年,炮火轰开了国门,也击碎了我们平静的命运。我与同伴在烈火与掠夺中失散,被迫离开深爱的故土,身陷异国,开始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漂泊。
这一别,便是一百五十余载。直到2013年那个值得铭记的时刻,我终于结束了漫长的流浪,随着祖国的召唤,跨越重洋,重返故土。
在这一个半世纪的流浪中,我亲历了祖国的苦难与觉醒。我曾见证清朝的落日,听见辛亥的枪声;我曾痛心于八国联军的铁蹄,悲愤于《辛丑条约》的屈辱;我也在遥远的彼岸,隐约听见抗日战争的号角,感受到全民抗战的热血。无数革命者以生命浇灌理想,以信仰照亮黑暗——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用双脚踏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歌。中国人民从未屈服,他们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中挺直脊梁,用坚韧与勇气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文明火种。圆明园的焦土、甲午海战的悲歌、南京城下的血泪……这些记忆如同烙印,深深刻进我的身体,也刻进整个民族的灵魂。
如今,我静静地伫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柜中,以这双饱经风霜的“眼眸”,凝视这个焕然一新的东方巨人。我看到高铁如银梭般穿行于青山绿水之间,飞机似鲲鹏展翅连接天涯海角,山河的距离被科技重新定义;5G网络织就智慧未来,人工智能书写新的可能,古老的文明正在数字时代绽放异彩;我看到一支强大而文明的军队,用忠诚与专业守护着人民的安宁,也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自信与尊严。
街市上车水马龙,人潮川流不息,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奔跑;校园里灯火通明,书香四溢,孩子们用专注的目光书写未来的答案。而在博物馆柔和的光线下,一批又一批观众驻足于我面前,他们低声交流,眼神中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文化的自豪,更有一种只有经历过辉煌与磨难才能懂得的坚定。
如今,我不再是拍卖会上的编号商品,不再是私人收藏室中的孤芳自赏,更不再是漂泊海外无家可归的游子。我是圆明园海晏堂大水法的兔首,是2013年回归的游子,是历史的证人,是文明的碎片,也是一尊终得安宁的诉说者。我从火焰与离散中走来,向和平与复兴走去——我是独属于中国的记忆,也是一段永远醒着的民族史诗。
(指导老师:叶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