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源两岸绿树成荫,风景如画。(大埔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本报记者 洪国栋
通讯员 陈粤佳
近日,记者走进大埔县三河镇,只见沥青路面平坦整洁,古色建筑间墙绘亮眼,韩江岸边绿树成荫。自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以来,三河镇下足“绣花功夫”,在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方面多点发力,实现镇域风貌与经济实力的蝶变。
“以前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现在线路整齐、墙面有画,看着舒心多了!”谈起圩镇环境的变化,三河社区居民张女士感慨道。近年来,三河镇以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为抓手,高标准推进“三线”整治,采用“四网融合”模式累计立杆49根、布放皮线26万米、安装光交(分)箱41个,成为我市首批典型镇中唯一在省通信管理局实地核查中获评“优秀”的乡镇。
环境提升不止于“净”,更在于“美”。依托汀江、梅江、梅潭河汇流的韩江源,该镇打造1.2公里美丽河道,串联母亲雕像、明清古建筑、明代城墙等景观;建成集景点三维展示、特色推介于一体的圩镇客厅,并在全镇布局文体广场、小公园等设施,让居民“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休闲空间。
环境“颜值”的提升,为产业发展搭起了舞台。在打造“美丽圩镇”的过程中,三河镇重点突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充分整合五丰梅潭河碧道、红船浮桥、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等农文旅资源,打造特色文旅路线。2024年,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5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红色文旅成为古镇“金字招牌”。
文旅火热的同时,工业发展同样势头强劲。三河镇以三河工业园为经济主战场,建立“一对一”企业服务制度,以“店小二”姿态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博睿能磷酸铁锂储能、大埔峡能等“打粮食”项目,推动大埔电厂、博富能等“四上”企业快速发展。2024年,三河全镇“四上”企业及拟培育“四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8.5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
在乡村产业方面,三河镇通过“产业村长”联农带农模式,稳固1.2万亩蜜柚产业优势,并积极培育松茸菇种植等新产业,带动192名群众月均增收超1000元。同时,创新成立强村公司,构建“光伏公司+强村公司+群众参与”合作模式,打造千亩指天椒种植基地。五丰村、旧寨村办起灵芝种植厂,汇城松茸菇采摘基地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助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
“我们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为契机,以红色资源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抓产业、兴文旅、美生态。”三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明宏表示,该镇将扎实走好“工业强镇、文旅旺镇、生态美镇”发展路径,让三河古镇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