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帮扶添动能 小镇绽新颜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11: 寿乡蕉岭·深度       上一篇    下一篇

蓝坊镇高思村十二联楼历经百年沧桑,古韵犹存。(徐志宝 摄)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蓝坊镇聚力打造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丘林强 摄) 帮扶期间,工作队先后争取投入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成功打造百亩优质李与黄金百香果、千亩白芨、万亩毛竹与蜜柚基地,形成多点支撑、梯度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汪敬淼 摄) 百香果基地长期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务工。(丘林强 摄) 高思村“药食同源”蔬菜及研学基地预计明年上半年对外开放。(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杨乔颖

特约记者 丘林强

走进蓝坊镇,百香果园挂满“黄金果”,白芨基地绿意盎然,毛竹林摇曳千竿“碧玉”,古驿道上游人纷至沓来……这个偏远的小镇,如今产业版图逐步壮大、人气热度持续攀升,背后离不开以梅州市纪委监委牵头的驻蓝坊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的奋斗身影,以及当地党委和政府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保障。

2389万元帮扶资金、23个落地项目是撬动小镇蜕变的“金钥匙”。资金精准注入产业,项目点亮发展蓝图,让特色产业扎根结果,也让古驿道焕新颜,引来八方客,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推动小镇“钱”景愈发光明。

梯次布局做强特色产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处在深山的蓝坊镇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工作队利用这个优势,将蓝坊镇的产业做大做强。

走进蓝坊镇峰口村百香果种植基地,目之所及,绿油油的藤蔓爬满棚架,金黄翠绿的百香果挂满枝头,果实圆润饱满,香气四溢。田间地头,村民们穿梭于藤架之间,娴熟地采摘、分拣,现场勾勒出丰收的甜蜜图景。“我们帮种植基地修缮了眼前的这条灌溉水渠,它之前比较细小,灌溉不方便,也起不到防洪的作用,现在扩大了,基地用水方便很多。”驻蓝坊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叶帮指着基地旁边的水渠说。

百香果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种植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入,产业的蓬勃发展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基地长期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务工,从修剪、施肥到采摘、分拣,各个环节都能看到村民忙碌的身影。这种“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的模式,让村民们在土地上收获了稳稳的幸福,也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愈发鲜亮。

为唤醒“休眠”土地,2022年7月起,工作队强化党建引领,实行网格化管理,摸清撂荒地“家底”并“一地一策”制定复耕方案,因地制宜推动土地流转,引进特色作物。

除种植水果外,蓝坊镇还大力发展南药种植。走进蓝坊镇高场村,200亩白芨长势喜人,紫色花朵随风摇曳。这片曾因劳动力外流而撂荒的土地,如今成为村民眼中的“金土地”。“依托高场村高海拔、高湿度等适宜中药材生长的优势,工作队帮助引进广东芨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展白芨种植,协助企业集约土地800亩,白芨4年可到丰产期,亩产鲜品约2500公斤、干品400公斤,按现价估算每亩产值近10万元,同时带动100多人就近就业,推动农户与村集体经济增收。”叶帮介绍道。

据悉,帮扶期间,工作队先后争取投入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成功打造百亩优质李与黄金百香果、千亩白芨、万亩毛竹与蜜柚基地,形成多点支撑、梯度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下一步我们要建设白芨的初加工厂,以及药食同源的研学基地,这两个预计在明年上半年之前建成并对外开放。这些都能够带动增加我们群众的收入,也能增加各村集体的收入。”叶帮说。

文旅起笔绘就美丽经济

行走在十二联楼,仿佛走进了桃花源,每一座屋子都是一处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画面。

敬铭堂门口的荷塘里,荷花粉红色的花瓣包裹着若隐若现的金色花蕊,花瓣层层叠叠,白里透红,娇艳动人;铭心楼门前的稻田碧绿一片,秧苗随风摇曳;创修楼里,一群老人正悠闲地打牌聊天,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这七楼二居一舍二堂十二楼的连片古村落建筑群,被称为进士第“十二楼”,沿高思西线公路从侨兴中学而下到范屋村前,就可看到依序排列着敬铭堂、笃敬楼、创修楼、铭心楼、迪光楼、联新居、深造之舍、笃庆楼、裕榕楼、添庆楼、惕成居、缵绪堂等明清时期建的大屋。

蓝坊镇高思村的十二联楼各具特色,有的宏伟壮观,有的华美精致,有的朴素典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客家建筑的魅力与客家匠人的智慧。历经百年沧桑,这些建筑依然坚固如磐、风范犹存,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不是寻常百姓家”的传奇故事。2013年,高思村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2015年,被广东省文学艺术界机构评为广东省古村落。

古老的“十二联楼”静静矗立着,历经百年沧桑,古韵犹存,而周围的山、田、水却在不停地变幻着,因季节而变颜色,因时间而变大小,更因人为而迎来新的生机。

高思梯田至今有百年历史,曾因路窄难行、作业难度大等原因一度撂荒。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蓝坊镇从中山市引进的药食同源企业落户高思村,并在高思村推进“药食同源”蔬菜及研学基地建设与古建筑十二联楼串联成珠。

“我们将继续深挖蓝坊文化底蕴与生态资源,协助蓝坊镇党委、政府精心规划两条融合康养旅游、研学体验、文化探索的精品线路。”叶帮表示,他们还计划在程官村培育建设蓝莓现代基地产业园项目,延伸观光旅游项目产业链。

服务暖心普惠民生福祉

民生是发展的落脚点,也是工作队着重发力的另一关键点。

沿着省道334线来到蓝坊镇,只见昔日坑洼不平的道路如今已被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取代,峰口街沿街建筑“穿上”新衣,店铺统一标识,新建的农贸市场让群众的“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在圩镇上开了20多年百货店的店主宋浩元看着门口的街道一天一个样,每天开店的心情都更好了,“政府帮我们做了招牌,外立面粉刷了,空调外机也用好看的装饰挡住了,整条街道都更简洁复古了!”

街道的改变离不开工作队的帮助。据悉,工作队争取到了5000多万元资金,对镇村主干道及巷道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综合改造,并创新实施圩镇“光伏+农房风貌”一体化建设,打造出充满烟火气与现代感的“十字街”生态宜居示范样板,畅通了乡村发展“快车道”。

漫步溪峰河蓝坊段,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客家民居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一幅人水和谐的“峰桥溪韵”美景让人眼前一亮。

近年来,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蓝坊镇聚力打造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个美丽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个美丽圩镇客厅、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一条美丽河道、一个干净整洁的农贸市场,精雕细琢“绣”出美丽圩镇新画卷。

“我们工作队协助升级改造农贸市场与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其打造为集交易、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前沿阵地,让服务真正抵达村民身边。”叶帮说,他们还聚焦乡村基础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目标,不断提升村民文化活动体验,先后在蓝坊镇助力新建乡村休闲健身广场、篮球场等12处,进一步提升了乡村生活品质。

蕉岭是世界长寿乡,蓝坊更是“长寿乡中乡”,老年人较多,为关爱这个群体,工作队推动市县联动,聚焦“一老一小”及特殊群体,高效建成3个长者饭堂、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探索农村养老助餐与日间照料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