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盛华
通 讯 员 杨志昌 刘颖成 张秋玲
华灯初上,梅江河畔,一条条法治宣传标语点缀着两岸绚丽灯光,也让法治宣传可感可及,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自“八五”普法规划启动以来,梅江区以“精准施策、融合创新、强基固本”为主线,通过构建“大普法”格局、打造特色品牌、深化基层实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系统谋划
构建“大普法”格局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梅江区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区发展大局,积极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主管部门指导、职能部门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格局。五年来,梅江区累计投入普法经费超100万元,组建由56名律师、政法干警组成的普法讲师团和40多支志愿者队伍,为普法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在机制建设上,梅江区也有创新做法。梅江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区建立“普法联盟”与“公法联盟”协同机制,整合全区49个普法责任主体和25个法律服务单位资源,形成“普法联盟抓统筹、公法联盟强供给”的“双轮驱动”模式,通过“一月一主题”活动清单,统筹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特色服务,实现普法资源跨部门、跨领域高效整合,打造法治教育“梅江样板”:
——“关键少数”带头尊法学法。建立政府常务会学法、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等制度,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共组织专题学习、研讨交流18场次,开展领导干部旁听庭审6场次。
——强化青少年普法。聘任57名政法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个,五年来累计开展“法治第一课”1200多场、青少年法治实践活动240场次,覆盖全体中小学生。
——加强基层群众普法。培育670名“法律明白人”,建立“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服务机制,压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提高各类群体的法治意识。
——围绕中心大局普法。结合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开展“法治体检”“送法进园区”等活动1000多场,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3年,梅江区司法局驻梅州经开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律师慧企工作点挂牌,通过“法治会诊”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守正创新
打造法治文化“梅江品牌”
IP赋能,塑造法治文化新标识。今年5月2日,以中国古代代表公平正义的神兽“獬豸”为原型、融合客家文化和梅江特色的梅江区法治文化品牌IP形象“圆宝”正式亮相。
梅江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出“圆宝”形象是梅江法治文化品牌创建的重要里程碑,这一亲和力十足的IP形象承载了普法宣传教育和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使命,作为全区普法公法统一标识,推动法律知识从文字走向生活、让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圆宝”亮相以来,梅江区通过“圆宝断案”情景剧、“‘典’亮生活”直播等创新形式,持续将民法典等法律知识融入群众生活,“圆宝”IP普法活动覆盖2万人次,成为该区法治文化传播新名片。
普法新路径,文化来赋能。梅江区将红四军梅城战役历史陈列室、朱云卿革命事迹陈列室、熊锐故居等红色资源融入普法工作,打造“红色+法治”文化路线3条;建成宪法公园、民法典公园等3个主题公园,在131个村(社区)设立法治文化站(所),实现区、镇、村三级阵地全覆盖。
梅江区还将法治内容与客家山歌、快板等本土艺术形式相融合,创作了客家山歌《民法典走进千家万户》、快板《民法典走进千家万户》、情景剧《“滴水”起纷争,调解平风波》等原创作品,让法治文化更加接地气、润人心。
智慧普法,突破时空传播壁垒。梅江区首创“云普法”直播模式,2022年首场直播吸引超2万人次参与;2025年推出“‘典’亮生活”网络直播,以案例解读、互动答疑等形式覆盖新业态群体。该区还依托“梅江普法”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3000多条,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普法网络,不断提升群众法治知晓率。
基层善治
释放法治建设“乘数效应”
法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性保障。梅江区把普法制度优势转化为依法治理效能,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实践。“八五”普法以来,梅江区打造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个,推动“无信访村(社区)”比例超80%,因地制宜培育出“长沙夜话”“税惠宣传进三园”和“向阳树”法治教育基地、“法润青苗”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品牌等特色普法项目,群众安全感多年居全省前列,法治建设“乘数效应”持续放大。
今年6月,城北镇上村村公共法律服务暨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室揭牌。这是梅江区司法局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法治化新路径,以支部共建为引领,推动法治资源下沉、法律服务优化、法制审查贯通,让基层治理从“事后处置”向“源头预防”转变的创新实践之一。
梅江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上村村这个工作室融合人大代表、“围屋家访”干部、驻村法律顾问、区司法局法律服务工作组等力量,构建结对提升工作团队,以“1+1+N”模式(即1名驻村法律顾问、1名村干部、人民调解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明白人”、支部党员等多元力量),常态化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政策法律宣传、网格化服务、重大决策顾问等工作,让专业力量与本土力量深度协同,形成“一站式服务、全链条治理”的创新实践模式,基层治理由自治走向共治。
以法治为笔、创新为墨,梅江区在基层善治画卷上绘就法治底色。未来,梅江区将继续深化“八五”普法成果,以更高水平的法治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法治动能,书写新时代“法治梅江”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