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解决群众小诉求凸显民生“大情怀”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5: 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 郭元鹏

“亮了,全亮了……”日前,在兴宁市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的景观路上,新陂镇三新村路段崭新的LED太阳能路灯渐次亮起,暖白的光晕洒在平整的水泥路上,村民们纷纷拍手称赞。(详见《梅州日报》9月22日4版)

当三新村100多盏LED太阳能路灯亮起,驱散夜晚的漆黑,村民们“安全感满满”的称赞,道出了一桩民生小事里的大温情。这场不到一个月就落地的“亮化工程”,不仅照亮了乡村的路,更照进了群众的心里,成为基层治理“为民办实事”的生动注脚。

乡村路灯,看似是不起眼的基础设施,却是关系群众日常的“关键小事”。对村民而言,夜晚亮堂的路,意味着出行安全的保障——老人夜里散步不用担心看不清路,孩子晚自习回家不用再摸黑赶路,村民夜间串门、务农归家也多了份踏实。对乡村而言,路灯更是“颜值”与“活力”的象征,亮起来的街巷能提升村容村貌,甚至为乡村夜经济、文化活动提供服务保障。此前三新村路段路灯损坏后,夜晚陷入漆黑,不仅给村民生活带来不便,更暗藏安全隐患。

正是这份“急群众之所急”的敏锐,让新陂镇党委政府把“装路灯”这件事,当成必须尽快解决的民生大事。从群众反映诉求到路灯全部点亮,20多天的高效推进,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民生温度”与“执行力度”。不同于一些民生工程的“慢半拍”,新陂镇在接到群众反馈后,没有推诿拖延:镇党委负责人实地调研,将“亮化工程”纳入民生微实事清单;施工前协调供电部门做电力“体检”,确保安全;施工中镇村干部靠前协调,保障高效作业。每一个环节都紧扣“群众需求”,每一步推进都围绕“尽快解决”。这种“闻需即动、立行立办”的作风,让群众感受到了被重视、被牵挂,也让“民心”在路灯亮起的瞬间,与政府的距离更近了。

更深层看,乡村路灯的“亮”,本质上是基层治理“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亮”。近年来,乡村振兴不断推进,但民生改善不能只盯着“大项目”“大工程”,更要关注群众身边的“小诉求”——一盏灯、一段路、一口井,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恰恰是群众幸福感的“晴雨表”。新陂镇的实践证明,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办,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需求,就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与信任。

如今,100多盏路灯不仅照亮了三新村的路,更给其他地方提供了启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基层治理既要“抓大事”,也要“办小事”。多听听群众的声音,多解决些“家门口的难题”,让路灯这样的“民生微光”汇聚起来,就能照亮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也让民心在温暖的光亮中,愈发凝聚、愈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