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嘉瑶
“其实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谈及自己十多年的审判经历,陈琼华语气谦和。她是平远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法官,这些年来,始终坚守审判一线,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诠释着新时代法官的崇高情怀,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为天平增辉,为国徽添彩。
凭借爱岗敬业、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真诚宽厚的处世品格,陈琼华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她屡获嘉奖,曾荣立个人三等功,2019年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岗位能手”,2021年荣获“平远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个人”及第四届“平远县文明家庭”称号,并于2022年第二季度当选为“梅州好人”。一路走来,她以沉稳的姿态和坚定的信念,在法治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扫黑除恶的“铁面法官”
“那起涉黑案件确实令人难忘。”回忆起2022年主审的那起重大案件,陈琼华神色凝重。“案卷材料都装了四五个箱子,堆满了半个办公室,仅阅卷就花了特别多时间和精力。”
那段时间,陈琼华和整个合议庭团队天天加班到深夜。“基本每天清晨一睁眼,就开始看材料,连周末也几乎全扑在工作上,只能尽量挤出周日下午喘一口气。”说到这里,陈琼华语气坚定,“案件审理不同于其他工作,它有明确的审限。不能说到开庭了,卷宗还没阅完、材料还没梳理清楚——审判不会等人,所以我们必须加班加点,把所有准备工作提前做到位。”
但正是这份付出,换来了案件的圆满审结。十二天的庭审过程中,陈琼华以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沉稳的庭审驾驭能力,赢得了各方的认可。
近年来,陈琼华年年超额完成审判任务,质效优良,并带头审理性侵案件,深挖发案根源,倾听被害人诉求,依法从严惩处,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在“环境资源二合一”审判中,她创新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普法、以劳代罚、司法建议等机制,“绿色生态·法治护航”品牌获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十大品牌”表彰。这些成绩凝聚着她与全庭干警的辛勤汗水,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法官的忠诚与担当。
群众心中的“贴心人”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有温度的智慧。”这句话,陈琼华常常说起,也始终践行。
今年4月,平远县城南中学旁道路提质改造工程因一栋老宅的继承纠纷陷入停滞。该宅原属凌某文、余某香夫妇,二人系重组家庭,育有四名子女。因遗嘱继承存在争议,拆迁补偿分配问题导致家庭矛盾激化。
陈琼华迅速介入,通过现场勘验、逐一面谈、背对背协商等方式,最终提出“承认遗嘱效力+适当补偿”的方案:老宅大部分份额归幼子凌某平所有,其余子女获得相应补偿。经过多轮调解,四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拆迁工作得以继续。一场可能耗时数月的纠纷,在半个月内圆满化解。
陈琼华表示,在这类家事案件中,她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在审判实践中逐步总结出相邻关系案件的审理规则,以及“调解为主、层层剖析”的家事审判方法。她时常运用案例引导、互动调解、背靠背协商、换位思考、亲情唤醒等多种调解技巧,并积极借助镇政府、村委会和宗族力量,融入地方风俗,以调解化纠纷、促和谐。
“很多当事人并不了解法律,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诉讼背后的权衡。我们会告诉他们,走上法庭可能意味着什么,也会解释,司法不一定非要对簿公堂——心平气和地调解,同样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陈琼华这样说道。
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
“同学们,知道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办吗?”在平远县某学校的模拟法庭上,陈琼华带领的“橙香法韵”普法服务队志愿者正在引导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
除审判工作外,陈琼华还担任过“禁毒名师宣讲团”团长、民法典宣讲团成员、法治副校长、“橙乡法韵”普法服务队队长,积极投身法治宣传教育。2024年,她牵头组建“橙香法韵”志愿普法服务队,创立“3+N”校园普法新模式,以法治课、法院开放日、模拟法庭三大活动为核心,结合法治教育基地开展N种沉浸式教育。
2025年暑期,她将“加减乘除”护苗工作法融入夏令营,创新举办两期“法治夏令营”,组织学生走进法庭,体验诉讼服务,参观民法典园,辨识法徽、试穿法袍、敲击法槌,在真实案例中学习防欺凌、防性侵知识,活动广受好评。
陈琼华认为,预防比惩治更重要。“通过普法教育,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法治意识,这比事后惩治更有意义。”
司法防线的“守护者”
“法官这份职业,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这是陈琼华始终恪守的人生信条,也是她十年如一日践行司法公正的真实写照。
2024年,在办理一起诈骗案件时,被告人家属直接来到她的办公室,将一个厚厚的信封放在桌上。“陈法官,通融一下,这是一点心意。”陈琼华当即严词拒绝:“请收回你的东西,法律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相信法院会公正判决。”
在陈琼华看来,廉洁是司法的生命线,更是法官不可逾越的底线。自从穿上法袍的那一天起,她就将职业道德和党风廉政准则深深熔铸于一言一行中。无论是办案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说情风、送礼风,还是私下的请托吃请,她都始终态度鲜明、坚决抵制。她常说:“法官手中的审判权是人民赋予的,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十年磨一剑,陈琼华始终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每一起案件。她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不仅做到了高效率、高质量结案,更在裁判文书中细致说理、透明公开,让当事人输赢皆明、心服口服。
“法治进步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陈琼华说,“唯有每一名法官都洁身自好、秉公办案,才能共同守护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人民法官的初心与担当——清正不移、寂寞不退、诱惑不侵、考验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