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平远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10: 时政       上一篇    下一篇

科考团队对花榈木开展生态监测和研究。(平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日,平远县林业部门在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处集中分布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花榈木种群。该种群的发现,不仅刷新广东省野生花榈木胸径纪录,其完整的自然更新体系,更是对区域生态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标志着平远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获得了阶段性的重要突破。

“四世同堂”撑起生态骨架

此次发现的花榈木种群,依托平远县优良的生态基底扎根生长,呈现“规模大、结构全、长势优”特点。调查数据显示,该种群内不仅有数十株胸径超10厘米的成龄树,还有“母树—中幼树—幼苗”完整的年龄链,自然更新态势良好。

“其中最大一株花榈木胸径达21厘米、树高约7米,冠幅丰茂,经推测树龄约20至30年,是目前我们在广东省调查中发现胸径最大的一株。”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高级工程师林永标介绍道,这6株大胸径花榈木的健康生长状态,既证明了当地具备适合花榈木栖息的优越自然条件,也反映出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花榈木的繁茂,反过来也印证了平远生态环境的优质与可持续性。

珍稀物种串联生态系统

花榈木又名花梨木、红豆树等,为豆科红豆属常绿乔木,作为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等级”的珍稀物种,其生态价值远超经济属性,是维系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纽带”。从生态功能来看,花榈木作为常绿乔木,全年保持绿叶覆盖,能持续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助力区域碳循环,其发达的根系可深入土壤,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对维护山地生态稳定意义重大。

“花榈木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目前在野外很少能够发现大的成年植株,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说气候变化造成的败育,它的结实率少,还有病虫害,另外就是人为干扰,大量砍伐,所以造成花榈木资源分布非常少。”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旷远文表示,此次平远种群中丰富的母树资源与高存活率的幼苗,不仅为物种自身恢复提供了宝贵种源,更意味着其生态功能将逐步恢复与强化,对填补区域珍稀植物生态位、提升生态系统韧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守护这一“生态瑰宝”,平远县林业局已联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组成科考团队,对花榈木开展种群分布范围、数量及生境的系统调查,并希望能够建立永久的固定样方,对花榈木开展生态监测和研究。“我们也希望通过搜集花榈木的种质资源,进行人工扩繁,实现野外回归,让花榈木资源的种群逐渐扩大。”旷远文表示,花榈木种群的恢复,并非单一物种的保护,而是对整个生态链的修复。人工扩繁与生态修复相结合,不仅能扭转花榈木濒危态势,还能带动周边生物多样性提升,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此次花榈木野生种群的发现,是我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有力印证。”平远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补充道,下一步,平远县将组织专业力量,对花榈木野生群落的分布范围、种群数量、生长环境、年龄结构等进行更详细的科考调查,并进一步研究制定保护方案,确保这一珍贵野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吴辉燕 钟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