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如何看待艺术教育上 “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态度?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8: 教育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如今,不少孩子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轻量化”的学习模式:学会几个好看的动作,背几首曲子,画几幅小画。家长表示:“只是想培养培养气质,不想让他(她)成为职业演员。”如何看待艺术教育上这种“蜻蜓点水式”学习态度?

张永胜:简单的几个动作和一幅画,旨在培养艺术气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生活中玩玩这些,不伤大雅,有利于调节自己的心情,缓解压力,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就像有些家长,让孩子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不是想成为职业,而是让孩子以后多一些爱好打发时间,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许素芬:在艺术教育上,并非每个孩子都需要成为专家。“蜻蜓点水式”学习也未尝不可,多尝试、多感受本身就是一种收获。至于是否要投入大量时间刻苦练习,理应取决于孩子自身的热爱程度与未来规划。

张炼煌:我认为艺术教育上 “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态度不可取。家长认为只是想培养艺术气质,不想让孩子成为职业演员。但艺术气质的养成,从来不在于“轻量化”的学习模式中培养,而在从入门到精通那条漫漫长路上的持续奔走。学习艺术是在趣味中不懈探索、在挑战里收获成就。这种苦尽甘来、甘苦并存,甚至以苦为乐的过程,是“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达不到的。长期持续的练习,让孩子学会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培养韧性和专注力;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理解他人。这些都是在长期坚持不懈的深度学习中才能得到的。

陈赞发:我不认同艺术教育上“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态度。艺术是高雅且富有内涵的,对艺术的追求应该是无止境才对,那种“蜻蜓点水式”学习艺术的行为,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艺术的轻视与敷衍,是完全要不得的。说到底,对于艺术而言,认为有必要学,就要认真坚持下去,取得成果,反之,就不要去随意“招惹”它。同时,那种认为稍微接触一下艺术就可以“培养气质”的想法,也是幼稚可笑的。人的所谓气质,来自自己对艺术的造诣以及本身的人格魅力,不是会一点艺术的“花拳绣腿”就能够得到的。

刘如君:我认为艺术教育中的“蜻蜓点水式”学习,需客观看待,它可作为艺术启蒙的起点,但不应成为最终形态,核心问题在于是否混淆了“艺术体验”与“艺术教育”的本质差异。作为艺术启蒙的“敲门砖”有其价值,对于低龄儿童或明确以“兴趣培养”为目标的家庭,短期、浅层的艺术接触(如学几首儿歌、画简单涂鸦)能帮助孩子感受艺术魅力、提升审美感知,且不会因高强度训练磨灭兴趣,符合“快乐启蒙”的需求。但长期停留于此,会让艺术教育流于表面。艺术的核心价值,往往需要在“攻克难点”的过程中实现。所以“蜻蜓点水”可作为艺术教育的“入门选择”,但家长需明确:若想让孩子真正从艺术中受益,在启蒙后应引导其适度深入,在“兴趣”与“坚持”间找到平衡,而非让艺术学习沦为浅尝辄止的“打卡式体验”。

范子雄:出现这种现象,与家长的引导密切相关。不少家长送孩子学艺术,初衷是“培养气质”,并不打算走专业路线,这种观念容易进入误区。艺术教育确实能提升修养,但如果只停留在表面,孩子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不仅难以发掘真实潜力,还可能养成应付了事的学习态度。建议家长在报班前,先与孩子真诚沟通。可以这样说:“孩子,如果你真心喜欢,我们会支持你深入学;如果尝试后觉得不适合,也不会强求,至少这段经历会让你更有气质、更自信。”若能这样引导,相信孩子既能感受艺术的乐趣,也能学会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廖玉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