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这个社区试点为基层治理提供创新样本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5: 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 廖传宝

近年来,梅江区江南街道积极探索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治理难题的破解之道,多措发力推动“无人管”向“共治理”蝶变。近期,该街道将中心坝社区作为试点,持续深入推广“八八治理”工作体系,推动成立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委员会(以下简称“物委会”),通过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构建“党建引领好、班子队伍好、联建运行好、服务质量好、民主监督好”的治理新格局。(详见《梅州日报》9月13日1版)

众所周知,无物业小区是城市治理中的“硬骨头”。设施老化、环境杂乱、事务缺管,居民诉求多元却难以统一,往往陷入“人人抱怨、无人牵头”的困境。中心坝社区无物业小区治理的实践,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老旧小区从“失管”到“善治”的蝶变历程。这不仅是梅州基层治理的一次成功实践,更为其他地方破解类似难题提供了样本。其破题之道,关键在于抓住了两个核心:党建引领的“主心骨”和多元共治的“同心圆”。

党建引领,为“共治”凝聚核心力量。从报道中可以看出,物委会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街道党工委指导和社区党组织引领下运行。这确保了治理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无论是带头捐资的党员,还是由党员和居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都彰显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示范效应。党建引领为居民找到了可信赖的组织核心,将“独角戏”变成了有序的“大合唱”。

多元共治,为“善治”注入源头活水。治理的核心是人,动力也来自人。中心坝社区的治理智慧在于,它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八步议事法”和“动态议事”平台,让居民的诉求有处说、建议有人听、事情有人办。从入户听民意,到联合磋商、居民表决,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和对程序的坚守。更可贵的是,它探索出了“党员带头捐、企业家解囊、施工单位让利”的多元筹资模式,巧妙化解了资金瓶颈,实现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

基层治理,为“巧治”创新治理思维。中心坝社区的实践告诉我们,基层治理的创新,需要从“管理”思维转向“治理”思维。政府大包大揽或市场完全接管,在某些领域尤其是老旧小区可能失灵。最有效的模式,是构建一个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多方协同体系。它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治理成果真正惠及于民,又反过来提升了居民参与的获得感和积极性,形成了良性循环。

当然,任何模式的成功都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制度的保障。“八八治理”工作体系如何长效化、规范化,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仍需探索。但中心坝社区的初步成功已然证明,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凝聚人心、汇聚众力,“无人管”的治理洼地完全能够蝶变为“共治理”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