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以有度之近 赏至境之美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4: 围龙灯塔       上一篇    下一篇

●杨嘉怡(梅雁中学高三3班)

美,是灵魂的相遇,亦是距离的艺术。有人认为需走近方能深味,有人坚持远离才见真章。而我以为,审美之妙,正在于“走近有度”——以远观确立其形,以近察领会其神,更以理性的距离守护其永恒。

远观,是美的发现之始。距离赋予我们澄明的视角,让我们看见事物最本真的轮廓。《爱莲说》有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一株清莲,唯有隔水相望,方能领略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孤标高致。过近的距离,往往让审美沦为占有,让诗意消弭于触碰的瞬间。

近察,是美的领悟之深。美需要被阅读,被倾听,被深刻理解。若不翻开书页,何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顿悟?若不近观清莲,又怎能窥见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君子风骨?屈原之所以成为千古流芳的志士,正因为他不仅向往美,更以生命走近美、践行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用一生的颠沛与最终投江的举动,让我们看见了高洁志向所能达到的极致。

然而,痴迷常是毁灭的开始。当追求逾越了理性的边界,美便如掌中流沙,攥得越紧,流失越多。北宋徽宗痴迷园林奇石之美,为搜罗太湖石而设“花石纲”,终因劳民伤财而激起义军烽火。以美之名行害民之实,这种“过近”,早已异化为一种暴政。历史的教训警示我们:失去分寸的追逐,终将走向美的反面。

由此可见,审美是一场关于距离的修行。我们要有远观的清醒,也要有近察的勇气,更要有知止的智慧。最美的境界,莫过于“不即不离”——既不入乎其内,难以共鸣;又不出乎其外,失之冷漠。

生活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走近有度”的智慧。面对海量的资讯和诱惑,懂得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避免被淹没、被异化。让我们都做智慧的审美者,以目光丈量恰当的距离,用心灵感应真正的美好。唯有在“走近有度”的土壤上,美好之花才能绽放其最绚烂、最恒久的光彩,而我们也才能在审美与人生的道路上,行得更远,走得更好。

(指导老师:房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