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岭外三州语》中的客家方言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7: 客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章太炎在《岭外三州语》的引言中指出,客家方言“言语敦古”“雅训旧音,往往而在”。(黄侃题写书名,落款“侃再署”)

●房畅宜

客家方言是十大汉语方言之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方言又叫客家话,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江西、湖南、四川、香港等九个省区,其中以广东中部和东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最为集中。黄遵宪在《己亥杂诗》中说,客家人“方言足证中原韵”;著名学者章太炎在《岭外三州语》的引言中指出,客家方言“言语敦古”“雅训旧音,往往而在”;徐珂《清稗类钞·方言类·广东有客话》则称,客家方言的“节凑句度”“较之内地,不甚相远,实与六朝音韵相合”。这些论述说明,无论是从训诂学的角度还是从音韵学的角度来衡量,客家方言都非常接近古代汉语。

客家方言保留着大量古代汉语的词汇、语音。有很多客家方言,都可以在《诗经》《论语》《史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古代典籍中找到书面出处。例如,客家方言“行”的意思是“用脚走路”,出自《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后生”的意义是“年轻人”,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在客家方言中,“呕”意为“吐”,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不食五日,呕血而死”。“人客”的意思是“客人”,出自唐杜甫《遣兴》“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客家方言“自家”的意义是“自己”,出自宋柳永《倾杯乐·皓月初圆》“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清瘦”。“头路”意为“门路”,出自《西游记》第四十回“趁早散了,各寻头路”。

除了上述与古代汉语完全相同的客家方言,有一些客家方言是从古代汉语引申而来的。比如,在古代汉语中,“狗窦”的意思是“可供狗出入的墙洞”(古乐府《十五从军征》“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在客家方言中,“狗窦”引申为“狗窝”,而“可供狗出入的墙洞”则叫“狗礨”。“礨”的意思是“小洞穴”,出自《庄子·秋水》“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可见,客家方言“狗礨”的造词堪称完美。

与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普通话一样,客家话也有同义词与近义词。“月光”和“月华”的意义都是月亮。“月光”出自北齐荀仲举《铜雀台》“谁堪三五夜,空对月光圆”,“月华”出自北周庾信《舟中望月》“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着紧(赶紧)”和“作紧(从速)”的意义相近。“着紧”出自明邝璠《便民图纂·收麦》“麦黄熟时,趁天晴着紧收割”,“作紧”出自《水浒传》第六十三回“第二,作紧行文,关报邻近府县”。

值得注意的是,客家话保留着许多古音,与普通话的读音相差甚远。例如:“屙(排泄大小便)”,普通话读ē,客家话读ō;“上灯(点灯)”的“上”,客家话读shǎng,不读shàng;“几多(多少)”,客家话读gìdó,不读jǐduō。

有不少古诗词,用普通话读是不押韵的,用客家话读却是押韵的。这是因为客家方言保留着大量古代汉语的语音。比如,唐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用普通话读,“鹅(é)”“歌(gē)”“波(bō)”不押韵;用客家话读,“鹅(ngǒ)”“歌(gō)”“波(bō)”押韵。唐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首句“斜”客家话读qiá,而不读xié(普通话),正好与第二和第四句的“家(jiā)”与“花(huā)”押韵。

下面以现代汉语的音节为序,列举60个客家方言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并加以解释、提供出处,供大家参考。这些客家方言涵盖天文地理、节日时间、农业生产、亲属称谓、身体饮食、日常生活、人情世态等类别,客家人耳熟能详。为了方便阅读理解,书面出处的例证并不追求最早,而是力求浅显易懂。例如“鸡栖”,书证为宋苏轼《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其实《诗经》中就有这个词。(《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埘。”)

拗:用手折断。古乐府《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背褡:背心。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七:“背褡宜着于外,人皆知之。”

尘灰:灰尘。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滣:水边。《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滣兮。”(寘:放置。)

打紧:要紧(多用于否定式)。《金瓶梅》第五十二回:“不打紧,我到明日替你买。”

得人惜:讨人喜欢。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年方七岁,直是得人惜。”(直是:真是。)

屙:排泄大小便。宋苏轼《醉僧图颂》:“今年且屙东禅屎,明年去拽西林磨。”

妇人家:已婚女子。元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你是妇人家,说那男儿的事做甚么?”

狗窦:狗窝。古乐府《十五从军征》:“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滚水:开水。《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一个老婆子提着一壶滚水走来。”

过房:过继。《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只因我两口儿无人养老,因此不过房与他。”

过身:去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自从你祖老太爷过身之后,你母亲就跟着你老人家运灵柩回家乡去。”

后生:年轻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鸡栖:鸡窝。宋苏轼《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

几多: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几时:什么时候。唐王勃《普安建阴题壁》:“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

肩头:肩膀。宋曹勋《新岁七十以人生七十古来稀为韵寄钱大参》:“萧然心迹喜双清,且得肩头担已轻。”

交春:立春。清李渔《闲情偶寄》卷十四:“交春复发者,根在故也。”

尽:任凭。唐白居易《题山石榴花》:“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旧年:去年。宋扬无咎《双雁儿·除夕》:“大家沉醉对芳筵,愿新年,胜旧年。”

拘礼:拘泥于礼节。唐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

头:锄头。《五凉全志·永昌县志·军制》:“头一十二把。”

开张:商店开始营业。《水浒传》第四十四回:“选个吉日开张肉铺,众邻舍亲戚都来挂红贺喜。”

坎:自然形成或人工修筑的台阶状东西。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箕柳法》:“至春冻释,于山陂河坎之旁,刈取箕柳。”

老鸦:乌鸦。宋梅尧臣《乌毁燕巢》:“老鸦亦养子,偷雏燕巢中。”

两公婆:夫妻两人。清康熙《长沙府志》卷八:“夫妇相呼为两公婆。”

沕:潜水。《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

目珠:眼睛。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五:“夏枯草治目珠疼。”

闹热:热闹。《西游记》第三十九回:“只见街市上人物齐整,风光闹热。”

呕:吐。《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刀:长柄镰刀。明唐顺之《荆川稗编》卷四十五:“秋暮草木丛密时,先用刀徧地芟倒。”

起工:动工。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四:“不须卜日择时,起工移徙入新屋舍。”

人客:客人。唐杜甫《遣兴》:“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日头:太阳。唐张鸟《朝野佥载》卷四:“日头赫赤赤,地上丝氲氲。”

糁:饭粒。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鱼鲊》:“炊粳米饭为糁。”

上灯:点灯。唐元稹《重夸州宅旦暮景色兼酬前篇》:“绕郭烟岚新雨后,满山楼阁上灯初。”

生理:生意。明沈采《千金记》卷上:“这等年成,那得本钱学做生理。”

食:吃,吃饭。《礼记·大学》:“食而不知其味。”

莳田:插秧。宋张钦夫《祈雨祝文》:“春且尽矣,民将莳田。”

霜饼:寒冬腊月,盘碗盛水置屋外,过夜冷冻而成的冰块。《西游记》第三十六回:“浑如霜饼离沧海,却似冰轮挂碧天。”

思量:想念。宋谢直《卜算子·赠妓》:“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

锁匙:钥匙。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二:“开锁具自名钥匙,亦云锁匙。”

天弓:彩虹。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四:“天弓,即虹也,又谓之帝弓。”

头路:门路。《西游记》第四十回:“趁早散了,各寻头路。”

头先:刚才。《水浒传》第二十八回:“只见头先那个人又顶一个盒子入来。”

外家:娘家。金刘瞻《春郊》:“寒食归宁红袖女,外家纸上看蚕生。”

温暾:不冷不热,微暖。唐白居易《开元寺东池早春》:“池水暖温暾,水清波潋滟。”

相打:打架。东晋陶潜《搜神后记》卷八:“诸葛长民富贵后,常一月中辄十数夜眠中惊起跳踉,如与人相打。”

行:用脚走路。《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

月光:月亮。北齐荀仲举《铜雀台》:“谁堪三五夜,空对月光圆。”

月华:月亮。北周庾信《舟中望月》:“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斟:往杯子或碗里倒茶酒。唐李白《悲歌行》:“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正月半:元宵节。宋王安石《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

知得:知道,晓得。宋张元幹《柳梢青·海山浮碧》:“入户飞花,隔帘双燕,有谁知得?”

着:穿。古乐府《木兰诗》:“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着紧:赶紧。明邝璠《便民图纂·收麦》:“麦黄熟时,趁天晴着紧收割。”

斫樵:砍柴。北凉法盛译《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入山斫樵,于市卖之。”

自家:自己。宋柳永《倾杯乐·皓月初圆》:“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清瘦。”

作福:祈福。元陈栎《陈定宇先生文集》卷七:“吾家不烧香作福,则心心念念,只管理会理之当为者。”

作紧:从速。《水浒传》第六十三回:“第二,作紧行文,关报邻近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