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海面,碧波荡漾。由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承运的光伏储能多用途船满载大型件杂设备和光伏组件,航向非洲多个国家。
“象屿构建覆盖欧洲、非洲、东南亚、中东、北美的全球物流网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出海提供专业国际物流解决方案。”象屿集团总裁邓启东说。
加强本土供应链建设,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彰显的是我国供应链企业提速出海的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9日发布《中国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2025)》。根据报告,全球供应链在经济格局调整、贸易保护主义及技术变革等因素影响下加速重构,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全球供应链枢纽”升级。
为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开设“快航专线”,确保机电设备到港后48小时内完成清关,宁波舟山港凭借自主可控的航线网络和应急调度能力,为多国多地区供应链顺畅保驾护航;
依托“智慧大脑系统”,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对100万名员工和42架全货机的实时调度,并构建起覆盖29条国际航线、服务4700家中国企业的全球寄递网络;
途经多数上合组织成员国,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保障了地区供应链的稳定畅通,构建起东西双向互济的互联互通网络……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中国企业出海模式从‘产品出海’‘产能出海’逐步迈向‘产业链供应链出海’新阶段,产业集群协同共建海外生态体系。”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刘宇航说。
供应链加速出海,靠的不仅仅是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更靠的是我国企业持续探索前沿、精准抓住市场需求的发展决心。
当下,从设计、原料到零部件、装备,几乎在供应链的每个领域、每个环节,都有我国大量中小企业的硬核支撑,在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竞争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在现代物流、先进制造业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8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覆盖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高端装备领域集群占比达36.25%。
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供应链人工智能整体渗透率超过37%,其中,运输优化场景的渗透率最高,达78.18%。我国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新兴技术加速赋能。
(据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