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三年攻坚实现多点突破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10: 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镇郊村家和公园经过改建,已成为一处网红”打卡点”。(丘林强 摄)

招商引资额从2022年的2.9亿元跃升到24.1亿元;土地集约面积增长30倍;实现多个零的突破,成绩单上,写满了“首创”“首宗”……蕉岭县新铺镇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经过三年奋力攻坚,在产业发展、乡村面貌、改革创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镇郊村,古朴与现代交织的主街,满池荷花绽放的公园,简约而整洁的农贸市场……焕然一新的环境,让村民们连声点赞。“这里改造得相当好,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散步、休闲,还能欣赏荷花。”村民陈文新笑着说。“家和公园经过半年改建,不仅新建了荷花池、水车和两座凉亭,还对周边房屋的外立面进行了提升,如今已成为一处网红‘打卡点’。”新铺镇镇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富向记者介绍道。

镇郊村的蜕变,是新铺镇精心雕琢美丽圩镇的鲜活注脚。近年来,新铺镇聚焦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新增了停车场、充电车位,完成了主街道“白改黑”、农贸市场周边道路提升和“三线”整治等。从圩镇到农村,绿美“微改造”随处可见。更引人注目的是,总投资1.45亿元的石窟河沿岸农房风貌及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正在火热推进,已提升农房近900栋。“现在这条路的基础设施很完善,通车也方便,不像以前那么狭窄了。而且公园周边建好后,大家晚上也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新铺镇农贸市场档主邓新表示,周边环境搞得好,自己的生意也跟着好起来了。

另一边,在同福村蔬菜基地,满目青翠扑面而来。村民们正忙着采收蔬菜,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自从村里建了蔬菜基地,大家在家门口就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一天干8小时能挣120元,既能顾着家里的活,又能挣钱,十分好。”村民陈清红笑着表示。

在新铺镇,像陈清红这样的农户还有不少。下南村的水稻种植基地里,村民们喜获早稻丰收后马上抢抓晚稻播种,附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农户们则忙着给蔬菜搭架。得益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曾困扰当地的土地碎片化、种植技术落后等问题得以解决。随着多家农业龙头企业的落户,走出了一条“企业带动+农户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现在土地租金一亩600元,我家有1.5亩地,光租金一年就能有800多元。自从老板过来发展后,我们不仅多了份租金收入,我还能在这儿打工,一个月工钱大概有3000多元。”村民徐小玲手里拎着刚整理好的菜篮子,笑着点头说,“能在家门口就业很好,既能照顾家,收入也稳定。”“当初到这里考察,一看田里整得特别漂亮,我就决定跟村里合作,把土地租了下来。”梅州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冯海亮介绍,“我们的种植安排很科学,水稻收完就种烟叶,烟叶采收后再种水稻,目前一共租了410多亩地。”

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新铺镇创新构建“四田+四地+四治”体系,土地预集约面积较2022年增加30倍,流转超万亩,吸引了9家龙头企业和12户大户规模化经营,还完成梅州市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目前全镇已完成土地预集约1.8万亩,预集约率达100%,其中集约流转1.19万亩,流转率达64.5%。”新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涂伟文说,“我们还成功打造了3个‘千亩方’产业基地和10个‘百亩方’,引入9家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及市县两级企业,吸引12户种植大户开展规模化经营,在空间重构、耕地保护、城乡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成果。”

近年来,新铺镇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将“四上”企业培育作为推动镇域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通过精准施策、助力市场主体壮大规模、增强实力。如今不仅改革活力更足,而且产业根基更坚实,发展动能持续增强。走进该镇,可以看到新引进的项目如火如荼建设,新上规的企业热火朝天生产。“过去三年,新铺镇新增8家‘四上’企业,目前总数已达17家;同时引进项目8个,总投资额高达23.9亿元,远超2022年的2.9亿元。”新铺镇副镇长陈德皓告诉记者,在现代农业领域,新铺镇实现了零的突破,成功建成两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总面积达924亩。

新铺镇的发展凝聚了多方合力:规划引领上借助省级规划设计“外智外脑”,生态建设上发动社会力量,产业帮扶中推动企业结对……新铺,探索出一条适合山区镇发展的特色路径。“接下来,我们将以蕉岭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和苏区融湾综合示范窗口为统领,加大外出招商和企业培育力度,推动果蔬等农产品加工多元化开发,并整合‘红古绿’资源形成多条农文旅精品线路,助力打造‘蕉岭版丽江’,围绕‘全域+’谋划更多入市示范案例,持续释放改革创新活力。”涂伟文说。

(杨乔颖 于涛 李宗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