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
又到了每月一次的开药时间。我早起先用手机挂号,医院没设专门的心脑血管科,门诊也分得粗糙,统称急门诊。App上,医生信息也简单,没标注具体专长和职称,连姓名都没有,我便挂了列表里的第一位医生的第2个号。
那天气温很高,9点左右,我走进医院大楼一楼的急门诊室。这是间开放式诊室,只有一位医生正在细心问诊,就诊椅上坐着一位患者,她后面站着几位等待诊疗的人,周围还围着几个家属。不大的诊室里挤了八九个人,显得格外嘈杂。由于医生信息实在模糊,纵然挂完号,我心里仍没底。我绕开人群走到护士站,举着手机问护士:“我挂的号是在这儿看吗?”她点头说可以。“那我等叫号就行吧?”我又问。“得排队。”她答。“可我是2号啊。”我点开挂号详情给她看。她却说:“不是按号的,你得排队。”我顺势请她帮忙测了血压,又问:“那我去巷道的椅子上坐着等叫号?”她摇头:“没有电子叫号,医生也不喊号,就站在最后一个人后面排着吧。”“那预约挂号还有啥意义?到头来还不是得排队?”我忍不住嘀咕。“系统就这样,没办法。”她叹道。我只好作罢,想着多等一会儿也无妨。
为了守规矩,我按护士的要求走到队尾站定。算上正在诊疗的,我是第5位。站了一段时间,陆续有几位就诊者排在了我的后面。突然,旁边一位阿姨指着我大声嚷嚷:“这是我的位子!”我没理她,实在摸不清她在说什么。接着她又跟我前面的女士说:“你看完就该我了,你可得作证。”前面的女士直截了当回她:“是你的位子就自己过来排,别等别人站定了又来抢。”那阿姨却梗着脖子说位子就是她的。我没接话,也没挪位。瞥了眼医生的工作台,只放着一本诊疗本,看来这儿就诊根本不用凭本或卡排队,全靠自觉。
这位阿姨看着六十岁上下,穿红色上衣,留着一头微卷短发,体型矮胖,脸上爬满皱纹,嗓门却亮得很,一看就是那种爱较劲的大妈。我没理会她的嚷嚷,只当没听见,她倒也没贸然插队。可没过一会儿,她竟侧身挤了过来,半边身子贴着我的右臂。天本就热,这么一挤,简直像被塞进了桑拿房。我深吸几口气压下火气,尽量放缓语气说:“阿姨,您要是想排前面,跟我说一声就行,犯不着这样挤着,怪热的。”后面几位就诊者也跟着附和,显然对她的举动颇为不满。我边说边往后挪位,她大概是觉得我退后了,她是胜利者,便马上插了进来,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没过多久,前面几位患者看完了,眼看就轮到她,后面突然蹿出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径直坐上了就诊椅。大家正为这突如其来的插队皱眉,大爷却满脸不悦地冲红衣服阿姨喊:“把我的病历本拿来!”她立刻换上一副恭顺的模样,快速递过本子,刚才那股嚣张劲儿荡然无存。医生问:“他是你什么人?”她低声说“我老公。”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她费这么大劲,是为了给自家老伴占位子。
我望着她弓着腰帮大爷翻病历页的样子,心里泛起了一丝怜悯。暗忖,这究竟是平时过得多压抑,才会在公众场合用这般蛮横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厌烦和鄙视渐渐在我内心淡去。暗自庆幸,好在我刚才退了那半步,没让争执闹大。再看那位大爷,起身离开时,脸上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里,满满都是对她的不屑。她在老伴面前那刻进骨子里的卑微,像根细针,刺了我一下,我的心一下子柔软了下来。刚才对她的不满突然烟消云散。
原以为自己的退让能换来接下来的顺利就诊,没承想我刚坐上就诊椅,戏剧性的一幕又发生了。一位四十多岁,身材高大的男士,无视任何人,径直将身份证和挂号条码放在医生的工作台上。看这架势,显然是刚挂完号就直接闯过来的。又是插队的!年纪轻轻就这么不守规矩,真是没教养。那股对他行为的强烈不满,憋在喉咙口快要爆发出来。
可就在这时,他朝医生指了指巷道椅子上坐着的一位老人,示意医生先给老人测血压。我顺着他的手势望去,只见那位老人八十多岁年纪,病态非常明显。医生也同时看向老人,随即拿起桌上的血压仪,起身朝老人走去。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突然涌上一阵莫名的羞愧,为刚才那点狭隘的心思,暗自笑自己格局太小。“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真正的善意从不是对规则的粗暴践踏,而是在规矩的缝隙里,为更迫切的需求留出余地。医生测完血压回到座位,那位男士也扶着老人慢慢走了过来。
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起身让座,并往后退了退。之后便静静地站在老人身后,哪怕没听到一句“谢谢”,心里却被自己这份纯粹的善意填满了。
等老人看完病,医生微笑着朝我点头,示意我坐到就诊椅上。那双泛着光的眼睛里盛着暖意,像是在谢我体谅他的工作。他凝视着电脑上的诊疗页面,轻声道:“不好意思,本不该让你等那么久。”我平静地回了句:“这儿排队的人都守规矩,心里都揣着份善意呢。”
诊室里的两次“破规”,前一次的“破规”,其实也不难理解:红衫阿姨的蛮横,许是怕老伴等得心急;后一次的破规矩,就更加明了,高个男士的“插队”,原是想为病弱老人争分夺秒。这诊室的方寸之地,把每个人的心思都摊得明明白白。有些人看着自私,坏了规矩,骨子里藏的却是爱;有些人看似搅乱了秩序,凑近了才懂,那是灵魂深处的温暖。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当心里装着善意,若真遇到不守规矩的人或事,遵从内心那份柔软,大抵不会错。这不是对破规行为的纵容和妥协,而是懂得了所谓规矩,原是为了护着更多人的周全,而善意,恰是让这份周全多了点人情的温度。
走出医院时,已近上午11点。日头爬到头顶,热浪扑在脸上,内心却澄澈清凉。原来善意从不是做给人看的表演,而是心底柔软的自然流露:是甘愿退后半步让一让的宽容。尽管这份善意换不来一句谢,却能让自己心里始终亮堂。手里攥着刚开的药,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予人方便时,原来也是在给自己的心注入力量。那些曾计较的不平与不公,此刻都不值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