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仪
粉笔绘星河,微尘载赤诚。三尺讲台间,教师以四季耕耘护佑学子成长。
金秋桂香时,我国第41个教师节到来。我们走近三位教师,听他们讲述课堂内外的故事,以此向“春风化雨”的教育工作者,致以最深敬意。
■兴宁市刁坊学校党委书记彭远辉
山区的孩子更需要优质的教育
彭远辉是兴宁市刁坊学校党委书记,36年来,他扎根山区,一直在农村初中任教,担任农村初级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已23年。
彭远辉以“扎根山区、奉献山区、回报山区”为毕生信念,用坚守与热爱为山区教育燃灯引路,以创新与实干谱写乡村教育振兴篇章,先后获评“南粤优秀教师”“梅州市优秀校长”“梅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叶剑英基金优秀校长”“兴宁市优秀校长”等30余项荣誉。
“自我踏上三尺讲台,这一站就是三十六个春秋。山区的孩子更需要优质的教育,更需要用知识改变命运。看到一批批孩子走出山区,走向社会,走上成才之路,我欣慰!我自豪!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彭远辉这样总结自己的教育工作。
2002年6月起,彭远辉便开始担任农村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23年来,他把“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奋斗目标。
山区学校师资薄弱、设施落后,孩子们难有好的教学条件,彭远辉便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同时,他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5项,带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有11篇论文在省市县刊物发表或获奖。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培育出更多优秀青年教师才是山区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我积极落实‘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教学比赛等方式,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彭远辉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大赛中屡获佳绩,2024年他指导的青年教师荣获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与此同时,彭远辉积极参与区域教育交流活动,多次承担公开课、示范课,分享自己的办学经验和教学心得。他还经常与兄弟学校、薄弱学校挂钩联系,通过讲座、听课、评课等形式,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荣誉是鞭策我前行的动力,我将继续坚守山区教育,践行一名老共产党员、一名老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彭远辉说。
■兴宁一中物理教师罗伟光
以思维为核 以方法为翼 助学生高飞
成为教师24年,罗伟光先后在兴宁市宁中中学、兴宁市第一中学任教,负责高中物理教学,其中担任班主任22年,带高三毕业班20年,担任物理科组长5年。
他辛勤努力,获累累硕果,得诸多荣誉,先后获得“梅州市优秀班主任”“梅州市最美教师”“兴宁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获得兴宁市第四届“范剑冰教育优秀奖”、“范剑冰基金”特别鼓励奖等奖项。同时,他也是梅州市首届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兴宁市高中物理学科教研工作室主持人,兴宁市首届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细看罗伟光的工作履历,他带领许多学生走向名校。当被问到如何带出这么多优秀学生时,罗伟光说,作为一个物理老师,要学会“以思维为核,以方法为翼”,教会学生系统性思考;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秉持着“用心管理,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坚定理念,和学生们相处。
“物理是非常有趣的学科,学习物理,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踏上探索自然规律、构建物理思维的奇妙旅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只是想着灌输知识点。”罗伟光总结道。
为了引导学生们爱上物理,他精心营造开放且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大胆质疑,激发其主动探索物理奥秘的热情,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构建物理知识体系,形成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学科素养。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大多对物理兴趣浓厚,而他每年所带领的班级成绩也多在年级前列。
作为长期担任班主任的老师,罗伟光也有自己和学生相处的小秘诀:他会利用早读、课间、午休等碎片化时间,主动和学生聊家常,询问学生需求,以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烦恼,通过一件又一件小事拉近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随时都在”。
“做好班主任工作,既要细心观察,又要耐心倾听。”罗伟光分享道,自己曾经有一个“佛系学生”,上课偶尔走神,成绩在中游徘徊。直到高三期中考前一周,他红着眼眶请假,了解后才得知学生家长因急病离世,“返校后的他像变了个人。课堂上,他眼神紧盯黑板,笔记写得密密麻麻;春节时,校园空荡荡的,保安说总能看见他在教室自习的身影。我就找他谈心,最后他和我说,自己想学习临床医学,帮助更多的人。”罗伟光实时观察,帮助该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各种问题。最终,该学生以超出预期的分数考入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他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深受触动,要勤督促,细落实,常检查,更加细致做好工作,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走向光明的未来。”罗伟光说。
在教研和学习方面,罗伟光积极投身教研、教改试验。他先后有12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参与省市级课题7个。自从被聘为兴宁市高中物理教研工作室主持人和被评选为兴宁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后,罗伟光密切配合高中教研股有效开展教学调研与指导,负责兴宁市物理学科的教研工作。他指导青年教师怎样研究教材,如何处理教学中的细节,解决教学疑难,带领青年教师参加教研教改实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罗伟光指导的许多老师先后都成长为梅州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绩已成为过去,我将坚定心中伟大的信念,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奋勇前行!”罗伟光说。
■兴宁市实验学校音乐教师李怡
打破“音乐不重要”思维 将美育融入课堂
李怡是兴宁市实验学校的音乐老师,现任兴宁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实验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办公室副主任。她2025年被评为广东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并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叶剑英基金优秀教师”“叶剑英基金模范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她执教的课例获省级、市级多个奖项,她指导学生们参加各级各类的舞蹈、合唱、古筝合奏等比赛,获得多项荣誉。
回顾自己的教师生涯,李怡分外感慨。“我刚工作的时候,全兴宁市都很少有专职的音乐老师。那时候大家普遍不太重视音乐这一学科,我到学校任教以后,学校才购置了第一台钢琴用于教学。”李怡回忆道。
为了打破“音乐不重要”的思维,在学校的鼓励下,李怡开展了课外合唱、钢琴等兴趣班,并带学生们去比赛,获得了奖项。“这对于我和学生们而言都是很大的鼓励,这也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我非常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耐心培养学生们的课外兴趣,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和家长们,大家也从音乐的道路上看到了未来。”李怡说。
有不少学生从小跟着李怡学习音乐,长大后走上了音乐道路,考上了音乐院校。“看着他们奔向更好的未来,我觉得成就感满满。更让我感到暖心的是学生们的记挂,很多学生放假回到兴宁,第一时间就来找我聊天,讲讲自己的近况,这些都是我教学生涯里闪闪发光的记忆。”李怡说。
李怡的教学生涯中,也体验了各种不一样的角色:2002年至2003年,李怡在罗浮镇浮东小学支教,担任了一年的班主任;2007年起,她担任实验学校少先大队辅导员;2021年起担任兴宁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多样的工作让她对于“教师”这个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在教学中,她注重采用趣味化、游戏化教学方法,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通过节奏游戏、角色扮演、多媒体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魅力。在少先队工作中,她注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李怡还担任了兴宁市少先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主动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开展专题讲座,指导老师们参加技能大赛,取得了优秀成绩。
“教师这份工作承载着重任:当你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也就是改变了他们全家的命运。我热爱这份工作,也深爱着我的学生们,我会尽自己的力,教好每一位学生,助力他们走向更好的未来。”李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