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擎天峰半山腰的灵通寺,背倚火山岩绝壁,下临万丈深谷,素有“南方悬空寺”之称。
迎着周末明媚的阳光,我们从市区出发前往福建漳州平和县大溪镇的国家级地质公园灵通风景区。沿着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我们抵达海拔720多米的青云寺停车场。一下车,顿感凉风习习。
我驻足在青山白云绿树环抱中的青云寺留影,随后便向灵通寺方向徒步前行。初段是两公里长的平缓柏油路,宽约三米。古树参天,浓荫蔽日,清风送爽,行走其间宛如漫步公园。我们大口呼吸着富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谈笑风生。后段两公里是登山石阶路,蝉鸣鸟语,泉水叮咚,飞瀑哗哗,更有丝丝细雨般的山泉不时从崖顶飘落,洒在脸上,沁人心脾。我们沉醉在这大自然的天籁与和谐乐章之中。
路旁,马尾松、黄樟、木荷、鹿角锥、鹅掌柴等树木丛生,列队迎宾。火山角砾岩、流纹岩、冲沟、石帽山群等地质遗迹的图文简介,让我对脚下这片古老的火山岩地貌有了初步认识。“极目云霄”“开天盘古送圣地,留下世人攀极境”等摩崖石刻,引人遐想峰峦的壮丽;擎天峰路口巨大的“擎天”石刻,激励着游人勇攀1287米的顶峰。
刀劈石平整如削,似被巨刃劈开;红缨石形如枪头,又似开山巨斧;而“七井排星”的泉水,正如古诗所咏:“泉源出自石中精,七井同甘一样清。若得夷齐来试饮,冰心不愧古人名。”这些美丽的传说与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
灵通台旁,“灵通”二字石刻刚劲有力。登台俯瞰,但见青山叠嶂,碧湖漾波,道路蜿蜒,村落点点。灵通寺入口处,一块匠心独具的巨灵石刻映入眼帘,上方“清霄浮景”四字,点出此山灵气氤氲、云海缥缈的迷人景致。此乃明代大学士黄道周所题,并为此山命名。众多游客在此留影,希望能沾染几分灵气。
灵通山由狮子、紫云、玉屏、栖云、擎天、大帽、小帽七峰组成。位于擎天峰半山腰的灵通寺是其核心,背倚火山岩绝壁,下临万丈深谷,素有“南方悬空寺”之称。其殿宇依托天然巨岩,部分支柱嵌入崖壁洞穴,远望如悬空中。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圆通宝殿)依山而建,红墙朱柱绿瓦,飞檐翘角,尽显闽南建筑风格,透出“山岩藏古寺”的幽深意境。灵通寺始建于唐代,千年香火绵延不绝,寺内香烟袅袅,鞭炮声声。
灵通寺上方1181米高的峰巅,一道清泉终年不竭,自崖壁飞泻而下,形成细长的珠帘飞瀑。阳光映照下,常有彩虹环绕寺宇的“佛光”奇景,与古朴的灵通寺共同构成一幅动静相宜、刚柔并济、仙气缭绕的绝美画卷。
寺旁的小帽峰,从山顶至山麓数百米高的整座山体,竟酷似一尊呈45度仰卧的佛祖头像,傲视南天。其妙相庄严,栩栩如生,造型完美,浑然天成,毫无人工雕琢痕迹,堪称自然奇观。虽未登顶揽尽云海险峰,但这灵通古寺的奇绝与深邃,已然成为我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文/图 丁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