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中本贯通”开辟技能人才培养新通道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4: 民生一线·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 阮 灵

9月4日,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迎来一张张崭新的面孔,来自我市各县(市、区)的2600余名2025级新生入校报到,与以往不同的是,其中有30名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以“3+4”七年一体化模式培养的“中本贯通”新生正式报到,这标志着广东省首批“中本贯通”培养改革试点在梅州正式落地。(详见《梅州日报》9月5日1版)

“中本贯通”试点是广东省深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推动中高职教育纵向贯通的关键举措。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期满并达标后,通过转段考核,可直接升入对接本科院校。市职业技术学校30名“中本贯通”新生的正式报到,折射出梅州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敢为人先的魄力。这一改革落地打破了传统职教“断头路”的困局,为山区学子开辟了一条从“技能蓝领”到“技术专家”的成长新通道。

长期以来,“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桎梏着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许多中职学生即便拥有扎实的技能基础,想要进一步提升学历、深化专业知识,往往要经历复杂且艰难的升学路径,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技能、投身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也导致技能人才队伍难以形成稳定且高素质的梯队。而“中本贯通”模式以“3+4”七年一体化培养打破了这一壁垒,让中职学生从入学之初就有了清晰的升学通道和长远的发展规划。

当前,我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无论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还是新兴战略产业,都不再满足于仅掌握基础操作的技能工人。首批“中本贯通”模式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既有中职阶段练就的过硬实操能力,能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有效解决“懂理论缺实践、有技能缺创新”的用人困境。另外,从人才生态看,“中本贯通”可为梅州留住本土人才。当毕业生成为梅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骨干时,他们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参与者,更将成为家乡发展的代言人,吸引更多人才向山区流动。

“中本贯通”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变革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接下来的贯通培养工作中,相关部门也要在专业设置、教育教学、项目管理上有相关标准规范,探索打造适合贯通的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团队、实训基地,确保贯通培养的含金量。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中本贯通”模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相信随着这一模式的不断推广和完善,将会有更多复合型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