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地处粤东的梅州虽非正面战场前沿,但其扼守闽粤赣三省要冲、作为华南后方重要物资集散地与战略补给站的战略价值,终究没能躲过侵略者的轰炸铁翼。1937-1945年间,日机的轰鸣声一次次撕碎梅州的宁静,炸弹裹挟着硝烟落下,吞噬无辜生命,炸毁家园校舍。但梅州军民从未屈服,用不屈意志与热血牺牲,写就保家卫国的悲壮篇章。
空袭阴影
从侦察试探到疯狂轰炸
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伊始,战争的阴霾便已笼罩梅州。8月30日,日军飞机首犯蕉岭,在寨上场背投下炸弹,炸伤1人,这是梅州遭受日军空袭的开端。次日,日机在丰顺汤坑、留隍投弹数枚。同月,梅县第一次拉响空袭警报,警报声中,百姓开始直面战争的恐惧。
1938年,日军轰炸力度骤然升级。3月15日,16架日机轰炸梅县古塘坪机场,投弹24枚,造成5名群众死伤。据记载,截至当年底,日机先后15次轰炸梅县,出动115架次,投弹228枚,累计炸死炸伤群众25人,毁民房10间。更令人痛心的是,8月31日,8架日机狂轰丰顺丰良、汤坑,投弹65枚,炸毁民房商店100余间,导致100多人惨死、170多人受伤,昔日繁华的圩镇瞬间化为断壁残垣。
进入1939年,轰炸范围进一步扩大,频次愈发密集。4月,日机两度轰炸五华,在水寨、夏阜造成2人死亡,在华城东山凹导致3死12伤。5月25日,1架日机油箱着火坠毁于梅县天字岃下黄屋,日军在梅县连失3架飞机和数名飞行员后,竟变本加厉报复——6月5日至25日,先后4次出动15架次轰炸机轰炸梅城,后续又多次针对居民、学校、桥梁发起14次轰炸,累计99架次投弹201枚,造成警员1人死亡、群众22人死伤,数十间房屋与1艘民船被毁。与此同时,兴宁、蕉岭、丰顺等地也未能幸免。6月15日,日机首次轰炸兴宁县城,兴宁县一中、民众医院、商号等多处遭毁,后续又轰炸龙田、水口等地致20余平民死伤;7月5日,6架日机袭击蕉岭,在镇山楼等地共投放炸弹10枚,炸毁关帝庙、平民医院一角,伤1人、炸死水牛1头;丰顺汤坑中学在7月27日、30日接连遭炸,汤南、埔寨等地亦多次被袭。据记载,1939年梅州各地因轰炸伤亡惨重:梅县死亡9人、伤13人,毁屋76间;兴宁死亡27人、伤34人,毁屋487间;五华死亡28人、伤20人,毁屋25间;蕉岭伤2人,毁屋2间;丰顺死亡18人、伤30人,毁屋132间。
1940年后,轰炸虽频次稍减,但仍持续侵扰。1940年6月,兴宁县城两度遭炸,丰顺留隍球山中学被炸塌校舍、死伤多人;1941年4月,五华安流遭袭,4死8伤;1942年秋,兴宁中山公园、文昌祠、宜楼遭炸,园内建筑损毁严重;1943年8月,丰顺汤南新楼被炸,1死2伤……直至1944年地面入侵前,空袭的阴影始终未从梅州上空散去。
军民同心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抗争
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梅州军民从未退缩,以智慧与勇气展开了一场场不屈的抗争。
在防空预警与被动防御上,各地百姓在警报声中摸索生存之道。梅县谢段生记录下1938年3月15日的空袭场景,其回忆写道:“紧急警报响起后,街市从慌乱变为静寂的‘死城’,16架大型日本轰炸机在梅城上空盘旋几圈后,找到了它要轰炸的目标——古塘坪机场(但机场内3架小型飞机早已撤走了)。日机把机场内的几百架大竹竿“吊水桶”误为高射炮阵地,便低飞俯冲,铁皮仓库被炸。古塘坪还留有1个弹坑遗迹。后人称‘弹坑李屋’”。
更具主动性的是破坏日军入侵通道的行动。1939年8月,丰顺县奉命全面毁坏丰汤、丰兴、丰埔等公路和桥梁,切断日军陆路推进路线;同时,国民党军队向留隍、潭江、砂田等乡征收价值10万余元的杉木、竹子,沉入韩江阻塞河道,成功阻止日军船只溯江而上,为保卫梅州腹地筑起了一道天然屏障。
在反击日机与俘获飞行员的行动中,梅州民众展现了非凡的勇气。1938年4月,8架日机轰炸梅县古塘坪后,1架日机疑似被哨兵步枪击中,迫降于梅江河滩,另1架前来救援的日机不慎撞礁坠毁,面对跳伞逃生的日军飞行员,长沙圩百姓与保安队虽有牺牲,最终仍将4名日军人员全部歼灭。这些行动不仅打击了日军气焰,更彰显了民众保家卫国的决心。
当日军从空中轰炸转向地面入侵时,梅州军民的抵抗愈发激烈。1944年12月,日军侵占揭阳后进犯丰顺汤坑,13日在石角坝遭军民阻击;同日,200余日军侵犯埔寨,军民在坎头山奋勇激战,击毙日军3人、伤11人,抗日队伍虽有营长古学松等57人壮烈牺牲,却有效迟滞了日军北进的步伐。此后,我方部队据守猴子岽一线,与日军持续相持至1945年日本投降,用血肉之躯守护了家园。
终见曙光
苦难中的坚守与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从1937年到1945年,整整八年,梅州人民在轰炸与侵扰中饱经苦难,却始终未曾低头。日军的炸弹摧毁了房屋校舍,夺走了亲人生命,但炸不垮梅州人民的抗争意志——从自卫团奋勇歼灭飞行员,到百姓协助军队阻击日军;从破坏公路桥梁阻敌,到征收杉木竹子沉入韩江断航,每一次行动都凝聚着“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赤诚。
如今,曾见证日机轰炸的兴宁学宫,以及长眠在坎头山烈士的忠魂,都在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梅州的抗战史,记录了侵略者的残暴,更见证了人民的不屈。铭记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与逝去的同胞,更是为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作者单位:市方志办)
主要参考资料:《梅州市志》《梅州军事志》《丰顺县志》《蕉岭县志》《梅县县志》《五华县志》《兴宁县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