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党建引领聚合力 乡村振兴开新局

日期:09-08
字号:
版面:4: 民生一线·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荔湾区帮扶工作队组队到南口镇车陂村大棚水果种植基地调研

梅县区丙村镇红光村的村集体闲置屋顶建起了光伏电站,村里有了“阳光收入”;南口圩镇实施了沿线容貌整治提升工程,圩镇的整体形象和品质持续提升;松源镇柚子、大米、砂糖橘等特色农产品流入大湾区市场,消费帮扶“朋友圈”不断扩大……

自2024年7月第二轮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启动以来,广州市荔湾区派驻梅县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组团式帮扶资源优势,在防返贫监测、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等方面发力,凝心聚力推动“三农”工作和“百千万工程”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打开了梅县区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抓党建引领

激活振兴发展动力

荔湾区组团成员单位党支部与畲江镇党支部签订两地党支部结对框架协议;荔湾区组团帮扶单位与南口镇政府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共认领相对困难群众52户的“微心愿”,发放家用电器慰问品100多件;金花街道武装部党支部与白玉村党支部、彩虹街道西郊经济发展公司党支部与金星村党委、岭南街道清平社区党支部与横坊村党总支部、中南街道机关第二支部与青塘村党支部开展党建结对活动……一年来,荔湾区与梅县区两地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硕果累累。

乡村振兴,党建先行。入驻以来,工作队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加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织领导,按照《广东省第二批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及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指引》,强化党支部建设和队伍建设,发挥好第一书记模范带动作用,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精心组建帮扶团队,运用派出单位资源力量支持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今年1月17日, 梅县区在广州荔湾揭牌成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探索建立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及会商机制,推动实现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党员共管、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让流动党员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归属感、凝聚力更强了。

此外,荔湾区、梅县区两地还建立帮扶双方镇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定期互访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动帮扶工作。据统计,入驻以来,五支驻镇工作队累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23场,各组团单位的党政领导带队到梅县区调研40次。

丙村镇工作队针对无劳动能力帮扶户,筹集“6·30”资金67900元计划为原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帮扶户的家庭人口共计469人购买惠民保医保补充保险,确保脱贫户不发生返贫,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畲江镇工作队自筹“6·30”慈善捐款和荔湾区乡村振兴特色项目资金等共91.499101万元,推动帮扶共建项目10个;松源镇工作队利用广梅指挥部灾后重建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五星村五星桥维修加固工程……在党建引领下,荔湾区各组团单位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协助乡镇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6·30”“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凝聚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抓产业发展

增强“造血”功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入驻以来,荔湾区各驻镇工作队深入调查研究,仔细梳理各村产业发展情况,实施差异化发展,稳步推进各个项目扎实落地、出成效。

在丙村镇红光村,丙村镇工作队推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落地,不仅为红光村开辟了绿色增收新渠道,也为全镇分布式光伏开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带动更多乡村参与清洁能源建设,实现“阳光收益”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在畲江镇太湖村,畲江镇工作队推动畲穗丝苗米产业园做强做大,深耕太湖村航天农业基地,引导广东祥成农创帮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蓝莓种植方面不断增容扩产,不断丰富咸和村福和生态农业基地的产业业态,增建育秧大棚和菌菇房,增加刺鳅等水产养殖,种养面积拓展到了700多亩; 在白渡镇凤岭村,白渡镇工作队引导村里积极探索“稻虾共作”模式,有效利用270亩撂荒地,打造立体种养模式,项目年产值达260万元,村民通过土地出租每年增收48万元,村集体增收12万元……随着一个个乡村产业项目落地开花,梅县大地上生动演绎了一首首乡村产业振兴协奏曲。

农产品种得出,更要销得好。为打开销售市场,各工作队立足梅县区各地农产品特点,不断创新消费帮扶模式,推动荔湾区党政机关加大对帮扶产品采购力度,帮助梅县区农业企业和农民产品畅销,助力推动梅县区农产品“出山入湾”,扩大消费帮扶“朋友圈”。如南口镇工作队通过组团单位发动工会“以购代帮”的方式,以及发动辖区企业大力开展消费帮扶,2024年累计消费帮扶61.8万元,今年上半年已采购各类农特产品约30万元;白渡镇工作队通过派出单位集体采购帮扶产品、向属地企业推荐帮扶产品、举办帮扶产品推介会等形式帮助白渡村民和村集体增收,自2024年进驻以来后方组团单位采购帮扶农产品共7.3万余元。

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工作队将就业帮扶作为驻镇帮镇扶村的重要发力点,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共建帮扶车间,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抓环境提升

提升群众幸福感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工作队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如南口镇工作队筹集“2024年度6·30”资金58万元,用于益昌村光伏、车陂村光伏、灌溉渠和路灯项目以及南龙村乡村振兴小公园等项目建设。

以美丽圩镇和乡村建设为重点,工作队充分发挥荔湾区组团单位在资金、规划设计、产业扶持、技术与人才、党建引领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梅县区培育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如南口镇工作队按照美丽圩镇建设工作要求,投入40万元荔湾区特色资金用于南口圩镇沿线容貌整治提升工程,包括拆除乱搭乱建、三线整治、规范店铺招牌、改善环境卫生等,不断提升圩镇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助力南口镇打造“高铁新城、客侨名镇”。据悉,今年,梅县区松源镇、南口镇等8个镇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三批典型镇培育名单,松口镇小黄村、横西村等31个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名单。

结合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助定点帮扶镇因地制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如南口镇工作队持续推动南口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圩镇“七个一”建设,落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助力提升南口镇镇域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松源镇工作队大力支持松源镇开展2025年乡村绿化主题植树活动,组团单位荔湾区中南街道筹措资金7.995万元,支持松源镇党委、政府在金星村同怀别墅沿河路段种植杏桃和勒杜鹃等树木数量340株,以实际行动支持绿美松源建设。

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中,荔湾工作队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动力,努力推动梅县区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