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无人机的使用,极大提升了大埔蜜柚采收效率。(大埔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本报记者 洪国栋
通讯员 汪鹏展
金秋时节,大埔县湖寮镇密坑村漫山柚香,一幅科技感十足的丰收图景正在展开:无人机吊着沉甸甸的蜜柚低空穿梭,仅用1分钟便将柚果从果园送到货车接收点,彻底改写了过去“人挑肩扛”的传统采收画面。
记者近日来到密坑村蜜柚种植园看到,连片柚树整齐排列,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与往年人工肩挑手提的繁重劳作场景不同,今年果园多了“不知疲倦”的新帮手——货运无人机。在操作手的遥控下,满载100多斤蜜柚的无人机腾空而起,沿既定航线平稳飞行,1分钟后便精准降落在货车接收点,全程高效顺畅。
“过去工人往返搬运一趟蜜柚至少要10分钟,现在无人机单程1分钟就能搞定。”大埔翼启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庆浩介绍说,无人机单趟最大载重约160斤,运输成本与人工相近,按斤收费模式下,高峰期日均能运输4万斤以上,一天最多可运输5万斤,大幅提升了采收效率。
大埔县大部分蜜柚种植基地地处丘陵,地势起伏、道路狭窄,长期面临人工搬运费时费力、秋收季“雇工难、成本高”的难题。无人机的应用不仅破解了这一困境,而且还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今年果园能产3万斤左右蜜柚,今天一天就摘了2万多斤。要是没有无人机,不仅找不到足够的挑工,工人干活也累得不行。现在有了无人机,既省了人力成本,大家也轻松多了。”密坑村蜜柚种植户郑先生坦言。张庆浩补充道:“无人机解决了‘挑工难找’的核心问题,采摘工人相对容易招聘,进一步优化了采收环节人力配置。”
无人机只是大埔县应用科技赋能蜜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埔县不断将先进技术深度融入蜜柚产业“种、管、采、卖”全链条,构建起数字化产业体系:种植端,靠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通过水肥一体化实现精准滴灌;管理端,依托5G技术预警病虫害,邀请专家在线解答种植难题;采摘运输端,除无人机外,轨道车也加入“运输队”;销售前,用糖度仪、智能分拣线严控品质,通过二维码实现产品全程溯源。
如今,科技正全方位重塑大埔蜜柚产业生态,让蜜柚“种得好、管得精、卖得俏”。果农增收有了更足的底气,乡村振兴的步伐也愈发坚实,为当地“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