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丰顺客潮文化中的成人礼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8: 客家       上一篇    下一篇

丰顺县潮、客两大民系杂居,文化呈潮、客各自保持独立特征的基础上又兼容发展;在通婚、通商等社会经济交往上也相当频密。潮客族群一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潮中有客,客中有潮,不分彼此,既保留潮客两大民系各自特色,又推动了潮客两大民系文化的融合发展。譬如在语言上是潮州语言、客家语言两地的互鉴互融,形成了独特的“汤坑话”。

在习俗上同样如此。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即“七夕”,丰顺县民间便有“出花园”习俗。七月初七这天,汤南、留隍、汤坑一带操潮语地区,少年男女(一般为女孩)到了15岁都要在“七夕”这一天“出花园”。仪式是在房中摆设糖果,做粄,亲戚送来新衣、木屐、礼品,“出花园”者需跳过房中的竹栏框,以示长大成人,学会独立,从此走向社会。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汉族传统民俗,是当地人由少年进入青年、由家庭进入社会的“成年礼”。凡是年满15周岁(也有地方定为虚岁15岁)的孩子,都要举行“出花园”仪式,以此寄托长辈们的期盼,也是希望孩子们懂得感恩,敢于担当。仪式大都选于农历七月初七进行。这一天除了是“七夕”,据说还是“五福菩萨日”。但因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现在只给女孩举行“出花园”仪式。

出花园习俗,最早起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人林大钦“吃鸡头”后高中状元的传说,此后得以盛行。据清嘉庆《澄海县志》记载,潮汕地区的“出花园”习俗,在当天,主家会广邀好友亲戚前来庆祝,在此时会将三牲果品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祭拜,诉说孩子已经长大了,即将告别儿童时代。这一民俗具有历史、文化、社会学、民俗学等诸多价值,列入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名录。

现在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开始追求简约生活。对于“出花园”这个传统习俗,许多人不再举行繁琐的程式,送给孩子们的礼品逐渐“新潮”起来,以此表达父母以及亲朋好友对孩子的关爱和祝福。

“出花园”这一礼俗后来流传至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海外地区,引起海外青少年关注,成为他们了解祖籍地潮汕传统民俗文化的“橱窗”一景。(卢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