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如此“坑老”于情于理于法均难容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5: 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林 勉/图

■ 杨玉龙

没有死缠烂打,没有嘘寒问暖,更没有步步紧逼,甚至主动提醒“经济不合适的不买,儿女不同意的不买”……然而,在所谓“营养专家”的“循循善诱”下,很多老人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购买了大量不具备医疗作用的保健食品甚至普通食品,而且它们的定价是市场均价的数倍乃至数十倍。

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直播间里“权威专家进行养生科普”是假,推销产品是真。而这些专家所传授的知识也并不靠谱。例如,有的讲课内容以中医知识、中医典故、健康知识为主,穿插各种“经典中药方”“保健品”“食疗法”,不过,不论是“知识”还是“建议”,都存在误导嫌疑,其最终目的是诱导刷单,或者购买高价保健品。

年轻人能识破的推销骗局,老年人却难以防范,与贪图便宜心理不无关系。如,除了客服一对一联系打情感牌外,送小恩小惠的赠品也是直播间获客“秘诀”。买了东西,老人会收到更多的“赠品”,包括客服声称价值数千元的奶粉、酵素等。而这些价格虚高的“赠品”进一步增加了老人对直播间和客服的信任。

“养生直播间”围猎老年人问题须引起重视。一则,需要加强各级市场监管、公安及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目前有关部门已开始对直播带货的人员和内容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及时筛查、屏蔽、下架、关停这种“坑老”直播。相关部门须对涉及保健品销售的市场主体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对类似骗局加强打击和宣传警示。二则,互联网平台当切实负起责任。骗子利用不同网络平台引流、诱导、销售,花招更多,老年人对此难以防范,极易“入局”。这需要网络平台守土有责,加强对违规直播间及主播的治理和日常监管。三则,强化健康知识的普及。老年人之所以落入养生骗局,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老年人缺乏获得科学养生知识的优质渠道。因此,专业医疗养生机构、民政部门和公益组织,可以聘请或组织专业人员,针对老年人的养生需求开展网络直播或者发布视频,帮助老年网络用户了解和学习更多相关知识。

渲染和利用老年人的健康焦虑而“坑老”,于情于法于理均难容。必须明确,在法规不断完备、监管持续发力的当下,还想靠非法手段牟利,无异于作死。良好的自律、对消费者负责,对自己、对行业发展才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