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正是秋冬蔬菜播种、育苗及田间管理的黄金窗口期。在位于汤南镇的丰顺威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育苗基地内,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近年来,企业以“工厂化育苗”为核心抓手,通过技术升级、产学研融合,全力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走进基地的育苗大棚,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育苗盘,嫩绿的番茄苗、茄瓜苗长势喜人。几名农户正手持工具,小心翼翼地进行番茄苗嫁接作业。(如上图)丰顺威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奕政告诉记者:“目前我们主要育的苗是番茄的嫁接苗,然后茄瓜果类的种苗,一个月大概是有两千多万株苗,因为我现在有两个场地,然后总部就是在我们梅州丰顺,然后还有一个粤北的分中心就是在清远,两个厂加起来一批次,保守预估(一年)是有一亿多株苗。”
徐奕政向记者介绍,与传统露天育苗“看天吃饭”不同,基地的工厂化育苗依托智能化设备实现了“精准控养”。大棚内的温湿度传感器、自动水帘、变频风机、内外遮阳系统协同运作,稳定的环境可大大提高种苗的成活率。“工厂化育苗整体的稳定性会大大提升,包括我们棚背后的水帘、风机、内外遮阳,都可以达到一个嫁接苗的嫁接环境,这个环境的话能够让嫁接苗更好愈合,相当于我们两株苗接在一起要进行一个手术,手术过后我们就可以按照正常的种苗培育情况去管护。”
这种现代化的育苗模式,不仅重塑了当地蔬菜种苗供应体系,更形成了“企业带动、农户受益”的良性循环。基地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就近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上班、顾家庭赚钱”两不误。员工罗泽彬表示:“一方面薪资待遇也算可以,然后毕竟家庭在本地也能照顾得到,现在主要协助技术老师完成一些技术方面的工作,之前是统筹人员安排,播种、收获,以及分苗这些工作,还有大棚的设施维护。”
徐奕政还表示:“我们分为淡旺季,旺季像目前这个情况,应该大概有一两百名员工,汤南这边为主比较近,周边汤坑埔寨都有。”此外,企业还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嘉应学院搭建合作桥梁,共建“番茄科技小院”,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产力。(荣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