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安全第一”须时刻铭记于心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4: 时评·民生一线       上一篇    下一篇

■ 朱双玲

“同学们,当听到下课铃响,你们会立刻冲向楼梯吗?”开学当日,梅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操场上响起了特别的提问声。新学期伊始,安全须先行。梅州市公安局梅江分局城西派出所副所长郭子谦作为法治副校长,以“筑牢安全防线,守护青春年华”为主题,为全体师生带来了“开学第一课”。(详见《梅州日报》9月2日4版)

校园是学生成长主阵地,“开学第一课”式的安全教育不可或缺。从报道可见,法治副校长郭子谦从学生日常具体场景切入,基于大量真实案例进行专业指导,告诉学生“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以及“遇到危险该怎么办”。这种互动式、场景式的教学方法,比单纯宣读规章制度更生动,更容易让学生听进去、记住并应用到实际中。可以说,梅师附小的成功经验在于它抓住了“关键人”(法治副校长)在“关键时间”(开学第一天)用“关键方式”(互动场景教学)讲授了“关键内容”(具体安全风险),值得点赞推广。

近年来,我市各学校常态化开展消防、交通、防溺水等安全课堂,这种“校园先行”的意识,为学生安全筑起了第一道屏障。梳理各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发现有不少“法治副校长”走进校园,这是我市“法治副校长”制度从“有名”到“有实”的具体体现。“法治副校长”深度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将司法资源前置到了预防环节,真正实现了“警校联动”,筑牢了安全防线。

“安全第一”须时刻铭记于心。我们需清醒看到,学生的活动轨迹远不止校园:上下学路上的交通风险、假期的溺水隐患、网络世界的不良诱导……这些“校园外的安全盲区”,单靠学校难以覆盖。因此,学校要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形式创新、贴近实际的安全教育活动。例如在防溺水教育中,让孩子在实景演练中学习正确的自救和呼救方法;在交通安全课上组织孩子当一次“小交警”。此外,要建立“家校联动”机制,结合季节特点开展针对性指导,明确监护责任,形成教育闭环。

此外,监护不是“看管”,而是陪伴与引导。家长要做好“榜样示范”,用自身行为引导孩子养成安全习惯。只有当每个社会角色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共同构建起“学校放心、家长安心、孩子开心”的校园安全环境,才能为每一位学生撑起一片安全生活、快乐成长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