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火山口》内页
数年前,笔者在旧书店淘到一本名为《火山口》的诗集,作者未艾。后来得知,他的本名是李焕文,兴宁新陂人。写这本诗集的时候,他是抗战时期重建的兴宁党组织领导成员——中共兴宁区委宣传委员。
该诗集为16开小册子,已无封面,共收录10首长诗,前有诗人蒲风序文一篇,后有作者所作后记一篇,共约50页。
李焕文,1911年生于兴宁新陂上长岭村。他家境贫寒,读至中学二年级便辍学了。1935年在香港做工时,与同村的李戈仑(中共党员,新中国成立后首任兴宁县长)同住。几个革命青年聚在一起,谈论广州学生抗日示威游行被枪杀之事,当日他创作了新诗处女作《静静地躺着吧,南国战士的英灵!》,被李戈仑寄到上海《新生》杂志发表,得到郭沫若的赞赏。1938年兴宁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李焕文于4月成立新陂“青年救亡会”。11月,中共东江特委派张直心回到兴宁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吸收李焕文入党。1939年初,成立中共兴宁支部,李焕文任组织委员。同年3月19日成立中共兴宁区委。次年1月改为兴宁中心区委,李焕文改任宣传委员。
1939年,李焕文与马添荣领导了兴宁县青年抗日后援会的抗日救亡工作,在兴城东城根李家祠设立“七七学园”作为会员的活动地。《火山口》诗集的大部分诗创作于此时,并得到蒲风作序推荐,其时蒲风正在梅县国光中学任教,组建了《中国诗坛》岭东分社进行抗战宣传。1942年“南委”事件后,中共兴宁地下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李焕文被迫逃亡异地,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州市第九中学任教至退休。
蒲风致力于新诗歌运动,倡导大众化的诗歌、诗歌的大众化,发起国防诗歌运动,他盛情赞扬《火山口》,在序中说:“《火山口》整册诗集都是抗战时期拿政治题材作为中心的表现与歌唱的,有简炼的诗句,有富有想象的形容;通过了作者的情感的组织,每一篇都使人有一番轻快的美感。就拿‘火山口’来说吧,通过作者的对于现世界的认识,他的这种给旧世界的定命的歌唱,委实又是一个新世界的预言。”“未艾同志这册集子也许仍有许多不够。词句的堆砌,重于唯美,不免便弱了力的活跃,真的充实。语言固应学习,却不能偏重,最不能放过的却应是全部生活、行动。诗人同时又是战士、教师、裁判者,这样才能忠实于艺术。”“今,动荡的,肉搏的战斗的‘力’的时代在前进,诗歌固又应是一种号召……生活,行动会使他的诗句日益‘力’化,未艾同志是个有坚决的意志的,根据他这种情感,他必将努力而使之‘至’。”
1977年李焕文退休后,从广州返家,继续写诗,又编成一本名为《牵牛花》的诗集小册子。1999年,《火山口》《牵牛花》合并成册,名为《足韵》,由兴宁市文联编印发行。《火山口》是具有如鲁迅所言“在地下运行奔突”的“地火”一般炽热激情的革命诗集,是兴宁青年抗日救亡运动的真切见证者。(郑桂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