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产业兴 乡村美 治理活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11: 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光村村民们在采茶。 梅州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工作。 五华县持续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打造了一批绿美示范村。(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内容整理 陈良娣 宋凤平

三年来,五华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决策部署,以典型镇、典型村等为抓手,坚持“点线面”协同推进,构建“建机制、树典型、强保障、聚合力”的工作格局,全面激活乡镇连城带村的节点功能,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如今的五华,产业更兴旺、乡村更美丽、治理更高效,“百千万工程”正绘就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幸福画卷。

因地制宜育特色 激活发展新动能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五华县立足资源禀赋,坚持“一村一品”,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

在棉洋镇新光村,30余年的茶叶种植历史迎来崭新篇章。作为首批典型村培育对象,新光村引进上市企业——潮州天池茶业有限公司,实施“良种引进、品牌打造、工艺提升、统一销售”全产业链发展计划。目前,全村白叶单丛茶种植面积达6000亩,年产干茶超200吨,总产值近千万元,成为粤东地区知名的茶叶专业村。

“从最初几十亩到如今六千亩,村民靠茶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新光村党支部书记刘天赐介绍,最小种植户年收入可达3-5万元,龙头企业年收益超百万元。“我们正申报‘新光单丛’地理标志商标,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让五华茶香飘得更远。”

不止于农业,工业引擎也在加速发力。在华城镇,高新技术企业梅州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公司拥有33项专利技术,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2024年1至5月,产值已达1.32亿元。“神牛二期”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将建成智能化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产能与品质。

“我们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推动‘工业+农业+文旅’深度融合。”华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恺平表示,依托高铁开通带来的区位优势,华城镇正深挖狮雄山秦汉遗址、长乐学宫、状元故居等文化资源,创新推出“长乐烧+鱼生”融合产品——“懿口酒”,打造“文化+美食+体验”新IP。未来三年,力争新增“四上”企业5家,培育一批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让镇域经济更具活力。

群众共治齐参与 绘就宜居新图景

乡村振兴,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五华县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力军”。

百千万群众干“百千万工程”,是五华县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实践路径。自入选五华县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名单以来,河东镇下一村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他们成为这项重要工程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受益者。在推进过程中,下一村聚焦村民出行难题,通过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成功推进村内道路拓宽工程,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前路窄,会车都难,现在宽敞了,还能停车、掉头,村貌大变样!”村民代表周远强激动地说。更令人感动的是,村民们纷纷主动让地、捐款支持,累计捐资超20万元,无偿腾出土地3000多平方米。“从不理解到主动支持,群众的热情让我们深受鼓舞。”村干部周伟鹏感慨道。如今,下一村不仅道路畅通,还同步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美丽庭院建设、雨污分流改造等项目,村庄颜值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五华县持续推进绿美生态建设。三年来,全县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超5万亩,建设“四小园”超2000个,打造了一批绿美示范村。在安流镇、周江镇等地,依托山地资源发展油茶、灵芝、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实现“绿起来”与“富起来”双赢。

积分制激发新活力 探索善治新模式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五华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等新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转水镇五星村,“积分兑换超市”成为村民热议的话题。村民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孝老爱亲、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活动获取积分,可兑换粮油、家电、文具等生活用品。“我们还结合文艺晚会评选‘好媳妇’‘文明家庭’,用积分激励先进,带动乡风文明。”五星村党支部书记刁俊优介绍,自推行积分制以来,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显著提高,邻里更和谐,环境更整洁。

此外,五华县还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依托“粤治慧”“数字政府”平台,实现村级事务线上办理、村务公开透明、民意快速响应。部分镇村试点“智慧网格”管理,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未来展望持续发力 打造苏区振兴样板

“百千万工程”不是一时之功,而是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五华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五华将聚焦“强县、兴镇、富村”三大任务,持续在产业提质、环境优化、治理创新上下功夫:强化产业支撑,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冷链物流、电商孵化基地建设,打造“五华优品”区域品牌;深化农文旅融合,依托高铁经济带,串联红色文化、客家民俗、生态康养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治理效能,推广“积分制”“屋场会”等模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强化要素保障,争取更多央企、国企、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良性机制。

三年耕耘,初见成效;未来可期,步履不停。五华县正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奋力书写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幸福答卷,努力打造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五华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