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短期“流量”变为可持续“留量”
日期:08-27
■ 徐剑锋
今年8月,多元体验式的旅游“新风”吹进梅州——大批歌迷、球迷为了一场演出、一项比赛“奔赴”梅州开启主题式深度体验。广大歌迷、球迷为热爱买单、为快乐投入,也激活了消费新引擎,为梅州经济发展注入一股强劲动力,书写出特色促消费的鲜活样本。(详见《梅州日报》8月26日1版)
无论是“梅”好时光演唱会,还是中超联赛“激情夏日·绿茵盛典”,不仅为市民游客带来了文体盛宴,更让“跟着演唱会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游”成为梅州这个暑期最浪漫的打开方式。
演唱会、体育赛事的产业链很长,蕴含的商机无限。我们欣喜地看到,梅州把组织观赏演出和赛事延伸到“吃住行游购娱”,譬如,凭演唱会、足球赛门票可享受梅州市42家A级旅游景区免首道门票福利,球迷在五华县全域可享受“球票+景区”“球票+住宿”“球票+餐饮”优惠,全力带动住宿、餐饮、文创等领域的消费“火一把”。实践充分证明,演出、赛事经济是可以激发消费新动能的,要充分利用演唱会、足球赛引流聚气和辐射带动效应,通过大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途径,深入分析和把准歌迷球迷的消费喜好,推出更多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消费场景,切实把“泼天的流量”变现为“泼天的富贵”。
接好这泼天“流量”,需要趁热打铁,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上下更大功夫,打造持续性的“梅”好时光旅游品牌。一方面要有更多新供给,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融入国风国潮、时尚美学等现代元素,推出既有文化深度又具市场热度的文旅产品。譬如,推出音乐、足球主题线路,吸引游客打卡同款景区、景点或精品民宿、美食佳肴;也可收集分析歌迷球迷的兴趣热点开发特色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有更多新业态,通过主体跨界、要素集成、业态重组等方式,升级“吃喝玩乐游购娱”全链条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演唱会“门票+酒店”“门票+购物”“门票+景区”等“套票联票”模式,不断丰富潮玩、民宿、市集等业态,提升附加值,延长消费链,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共生、多元融合的新格局,实现“吸睛”与“吸金”的双丰收。
把演唱会、足球赛带来的短期“流量”变为可持续的文旅“留量”,还要在“花式宠客”上做足文章。无论是提供“保姆级”观演观赛攻略,或是增强文旅基础配套功能,还是营造可持续的旅行生态,只有不断优化文旅服务、细化文旅体验,做到既以高性价比吸引客流,又以优质体验留住游客,才能“曲终人不散”,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持续“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