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参观黄琪翔将军故居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8: 旅游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黄琪翔将军伉俪雕像。

久闻黄琪翔将军的事迹,我早就想去他的故居看看。日前,我与梅县区水车镇的黄委员联系,要去黄琪翔将军故居参观。

第二天,我从梅城驱车来到梅县区水车镇先锋村,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中西结合的洋楼凸现在眼前,她的名字叫“仪园”(黄琪翔将军故居)。

我漫步在故居小广场,伫立在黄琪翔将军伉俪的雕像前,骄阳映照出石雕的光芒,原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陈竺题写的“流金岁月”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我跟着黄馆长边走边拍照,他指着展厅里的照片,详细地给我介绍、讲解。黄琪翔(1898年—1970年),字御行,1919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长、师长、军长。黄琪翔在汀泗桥一战成名,29岁因功升为少将团长,与叶挺合称“北伐双杰”。1930年参与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当选为中央干部会干事。1934年,黄琪翔将军只身远赴德国。1938年后,历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军训部次长、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等职。1947年,任国民政府驻德国军事代表团团长。1948年回国述职后赴香港,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而黄琪翔将军的夫人郭秀仪祖籍中山,1911年生于上海。

黄琪翔故居的平面布局为纵向中轴对称。建筑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为南洋建筑风格的楼房,后为客家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独特。

“仪园”始建于1943年,墙体采用石灰河沙黄泥加糯米红糖等搅拌夯筑,特别坚硬;楼面底层为木桁,上面铺设杉木木板,再在木板上铺一层灰沙作为地板。据说建筑工匠是从汕头等地特请来施工,楼体建成,取名“仪园”,名将佳人,以示坚贞爱情。

1949年,胡琏兵团窜梅时,派兵纵火焚烧仪园,所幸墙壁坚固,只烧毁了木棚、桁桷和“天面”。仪园至此,历经近80年风吹雨淋日晒,仍然异常坚固,其建筑质量之好,出乎人们的意料。

我听完黄馆长的讲解后,沉浸在黄将军的丰功伟绩当中,感叹他们那段激情澎湃唯美的爱情故事,难以忘怀。

(文/图 徐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