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乔颖 特约记者 汪敬淼 通讯员 黄青萍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汪敬淼摄
8月的天气又闷又热,阳光照在身上火辣辣的。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黄氏祠堂门口,上午8时不到便聚集了一批青少年,他们在教练带领下,跑步、练拳、舞狮,汗水湿透了前胸后背,依然精神抖擞。
今年是广育村免费开展暑期舞狮培训班的第8个年头。回望最初,广育村“两委”班子、村民理事会成员挨家挨户筹集资金,组建金狮队,领队外出佛山寻访老师傅,才让蕉岭金狮舞的鼓点重新在村口祠堂响起。如今,这项市级非遗已融入当地青少年的血脉——每到暑假,祠堂前的晒谷场就会成为热闹的训练场,青少年们扎着马步、举着狮头的影子映在照壁上,成了广育村最亮眼的文明符号。
“我认为舞狮是一件很酷的事”“我很自豪我学了舞狮”……青少年们聊起舞狮都非常兴奋。在广育村,舞狮成为“圈粉”年轻人的一项运动,百年技艺在他们眼中变成很酷很潮的事。
打破旧习俗 女性也可以做龙头狮头
“我们小时候过年、祭祖都能看到舞龙舞狮表演,全村人都爱看,特别热闹!那时候我会一直追在后面看,百看不厌。”今年70多岁的村民黄永华看到祠堂门前舞狮的孩子们,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场景。
村民黄百松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初,他从广福镇前往广州市区购买舞狮的狮头,那个时候山区乡镇还没有高速公路,需要搭班车沿着山岭和砂土路一路兜兜转转,耗时将近一天才能到达目的地。“当时我们舞狮队有10多个人,大家也不会想着有什么回报,只想过年的时候齐心协力把舞狮表演好,为家家户户带来喜气。”在黄百松看来,一场精彩的舞狮表演,不仅是看个热闹、增添新年的喜庆气氛这么简单,而且还能深深鼓舞广育村的所有人,它展现了广育村村民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着人们在新的一年砥砺前行,把生活越过越好。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舞狮在广育村的传承发展陷入困境,舞狮表演习俗曾中断多年,一度濒临失传。2018年,随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吹来,黄永华在一次与村民们的聚会中提出了重振广育村舞狮文化的设想:“以前生活那么困难都有金狮队,现在生活条件好起来了,为什么不能继续传承呢?”
黄永华的这句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村民们一呼百应,纷纷出钱出力。同样心怀金狮梦的村民黄忠杰主动请缨,与大黄屋村民理事会会长黄新龙一起外出买装备、请师傅。“那个时候村里与舞狮相关的东西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没有狮头、没有锣鼓……他们两位拿着这笔资金就外出购买装备了。”黄永华说,为了让金狮队长远发展,经村民理事会协调,黄氏祠堂前的空地成为金狮队的训练场所。
在广育村,舞狮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理事会把培养的重点放在了年轻人身上。“我们希望孩子们放暑假了可以一边强身健体,一边传承传统文化。更希望他们通过学习舞狮,以后可以像狮子一样昂首挺胸做人!”黄永华说。
2018年7月,学校一放暑假,广育村就召开动员大会,呼吁青少年都来学舞狮。“那天晚上来了100多个小朋友,最后加入舞狮队的有30多人。”黄忠杰笑着说,这是十里八乡最热门的暑期培训班。
为了给孩子们找到最好的教练,广育村特意派人去佛山请来了专业的舞狮老师傅,后面还邀请了广州大学、嘉应学院等高校的专业教练过来给孩子们上课。“这个舞狮培训班是免费的,每年寒暑假开班。村里的孩子只要想学,就可以报名,我们都非常欢迎。”黄忠杰说,今年暑期班一共有83名学员参加,舞狮的队伍越来越大。
经过8年时间的培育,广育村把舞狮这项传统文化深深地植入了年轻一代的心里,“学舞狮”成为了年轻人口中很酷的事。然而,广育村的传统文化传承不局限于舞狮,舞龙也是他们的一个重点项目。这些传统文化,下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上至花甲老人,不论男女,只要有兴趣,都可以来学。“村里会组织我们学舞龙,因此我们组建了一支11人的妇女舞龙队,队员们平时干农活、打工,有重要庆典活动的时候就会聚在一起训练、表演,提高了我们村的凝聚力。”今年51岁的钟菊英是广育村妇联主席,也是舞龙队的队员之一,她是扛龙头的那个。
打破了只有男性才能舞龙舞狮的传统,广育村在传承传统文化这条路上越走越宽。“由于村里的男性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外出的比较多,在村里生活的大多是妇女。我们一开始提出让妇女来舞龙时,确实听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妇女也能顶上半边天,为什么不能舞龙舞狮?现在大家都接受了,而且非常喜欢看。群众喜闻乐见,就说明我们做对了。”广育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忠铎笑着说。
新生代扛旗 非遗深深植入年轻基因
8月15日晚上8时,广福镇文体广场上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广育村龙狮队汇报演出在这里举行。经过半个月的集训,龙狮队的孩子们身穿华丽服装,伴着雄壮威武的鼓声,舞动狮头,狮身随着节奏起伏,如真狮般矫健,施礼、爬杆、采青等表演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声。
精彩的节目一个接一个,《金鼓齐鸣闹金秋》《群狮共舞颂中华》《龙腾虎跃竞风浪》等节目一次次将演出推向高潮。此外还有儿童群狮和拳术、棍术等武术节目,现场如同过年般热闹。
今年5岁的黄政睿表演的是拳术,他是今年广育村暑期舞狮培训班学员中年龄最小的,还没有狮子高的他,打起拳来丝毫不逊色于哥哥姐姐们。虽然这次没能上台表演舞狮,但黄政睿依然很兴奋,在后台紧紧跟在狮子的屁股后面,不时摸摸看看。“他很喜欢学舞狮,回到家还会表演给我们看,跟我们分享他新学到的动作。”黄政睿的妈妈钟女士说,他们都很鼓励孩子学舞狮,大儿子去年就去学了舞狮,兄弟俩还一起上台表演。
在舞狮的队伍里,有一半都是女生,只有十多岁的她们看起来高高瘦瘦的,但舞起狮来却英姿飒爽,丝毫不逊于男生。黄思华和黄佳妮是一对拍档,黄思华负责狮头部分,黄佳妮负责狮身部分。“一开始我是看到村里有舞狮表演,觉得很酷,所以就来学了。学了以后,我觉得能够传承这项非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黄思华说。
在炎炎夏日里,黄思华和黄佳妮在祠堂门口,一遍又一遍地练着起势、奋起、抓痒、施礼、惊跃、过山等动作。黄思华的腰上系着一条红腰带,这是黄佳妮举起她时的抓力点,当狮头高高昂起时,黄佳妮起码要举起100斤的重量。“一开始很难举起,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现在没有问题了。”黄佳妮一边说,脸上的汗珠嘀嗒嘀嗒地滑落。
在休息的间隙,教练彭帝善给学员们讲解:“你徒手的动作跟带狮的动作重量是不一样的,起码要重个15斤左右。而且你可能看不到前面的东西,如,我们跳高桩、梅花桩,带了狮子在上面跳,根本就看不到前面,很有可能会踩空。所以说一定要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从量变到质变,多练肯定就可以。”
虽然训练的日子很辛苦,但这群孩子都乐在其中。“我已经学了3年舞狮了,觉得很有意思!当同学们都去学游泳、学羽毛球的时候,我选择了学舞狮,上台表演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很帅!”黄宽智今年14岁,近3年每到寒暑假他都会来培训班报到。
汇报演出的舞台下,有两个人尤其紧张,他们就是教练彭帝善和杨嘉龙,他们都来自嘉应学院体育学院醒狮队。曾拿过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冠军的彭帝善对学员格外严格,平日训练一个动作都要反反复复抠好多遍。在彭帝善看来,想要学好舞狮就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吃苦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这个不是一朝一夕或者几个月就能学会的,但他们训练的时间只有15天,我希望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把他们的身体素质练好,把基本功练扎实,在汇报演出的时候有个较完美的呈现,最重要的是让舞狮这项非遗走进他们的心里。”彭帝善说。
看着学员们熟练地在八凳上完成各种动作,彭帝善和杨嘉龙满意地在舞台边鼓掌。在表演《龙腾虎跃竞风浪》节目时,学员们需要爬上4米高的杆子,彭帝善和杨嘉龙紧张地在下面看着,张开双手以便随时接住,幸运的是,学员们都顺利完成了任务。
全场表演结束时,绽放的烟火为两位教练的暑期教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学员们依依不舍地拥抱着他们。又一期广育村的暑期舞狮培训班落下帷幕,孩子们用力敲打的锣鼓声还在耳边回响,活灵活现的狮子留在了每个观众的心里。
金狮会一直舞动下去,因为有一群老年人在坚守着,有一群年轻人在传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