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满红
那年有一日,天晴地朗,阿叔(我对我父亲的称谓)要我同回故乡草塘村。草塘刘屋有两座围屋和一幢二层楼的新屋。一座大围屋,是老屋;一座侧旁的小围屋,较新,有十来户人家。老屋住不下,便从里面搬过来。村子离梅城不到5公里。我喜滋滋地跟着他。在村道上,唱起大姐教我的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阿叔这回带我回草塘,是为了挂红金匾。雇了两人先抬回草塘小围屋等候。
小围屋厅子有五六米的宽度和深度。我俩一到,阿叔便指点两人把匾挂在厅子上方。
匾有2米半长,90公分宽,红漆金字。我抬头一看,有四个金字:五世其昌。
那年,我念小学一年级。我好奇地问起匾的含义。阿叔说:“五世,五代;昌,昌盛。解放了,但愿我们草塘代代昌盛。”我点着头。这时,有个我叫伯姆的在旁。她住在厅子下侧房,也为红匾金字而欣喜。然后,转身走了。不一会,她端来一大一小两碗早已煮熟了的鸡肉,斟上热烫烫的娘酒,放在厅子里的桌上,让我和阿叔坐着吃完。她把碗筷收拾了,又回来,便问:“歧(我父亲的名)叔公,草塘怎么才能世世代代昌盛?”阿叔沉思着说:“村风崇德向善,后生自立自强。”伯姆赞同地点点头:“歧叔公的话,我会说给村里人听,让大人小孩晓得照行。”
阿叔做事不爱张扬,不一会儿,便带着我回城了。
阿叔过番多年,回故乡后便在梅正路开米店。店后是大厨房,厨房边是小草地,贴着一口狭长的鱼塘。在小草地上,有一棵香蕉树。正是夏秋时节,树上的香蕉熟了,阿叔把它斫了下来。阿姆(母亲)便把香蕉一瓣瓣割下,叠放在二楼楼梯转角的壁边的大瓮里,让它自然熟。熟了,我们会一条条剥开皮吃,味香而甜。
第二天,他拿了一把菜刀,叫二哥把香蕉树接地的根砍倒了。我说:“阿叔,不种香蕉了?”“大蕉树旁边不是绽出新苗吗?它长大了,会结新蕉。香蕉不结两次实。”他想了一下,说:“这句话比喻人生的好机遇只有一次,不要错过。错过了,也没有果实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问:“好机遇怎样才不错过?”他念起了《明日歌》,最后两句是‘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机遇,要靠天天努力,用勤奋去抓住它。”我和大姐、二哥点点头。
第二年的夏秋时节,香蕉苗已长到快两丈高了,又结出新蕉。
我家店铺对面的汤家祠,围屋后面是菜地,围墙边有一排观音竹。我和小伙伴们喜欢砍下一节观音竹,挖上几个小孔,当箫子吹。虽然没有大人吹得那么有节奏,和谐优美,但是,我们却在胡吹乐声中自得其乐。我常在店里吹。阿叔笑着说:“我国有近两百种竹,有一种竹,叫圣音竹,一尺来长的竿上,挤着五个节,截取一段,打几个孔,便能吹出美妙的音乐。传说,连洞庭湖老龙王也非常爱听呢!”
一天,阿叔绑了一捆一截截的观音竹,背上,他要我同回草塘种竹。
我家围屋禾坪边下面是水田。田边是一口大鱼塘,塘塍有一条长约40米的小泥土路,宽约两米,通往村外。来到塘边的泥土路,他解开绳子,把一株株的观音竹苗,用小铲挖松土种下,每隔二尺种一株。竹苗可以栽活,但截成一段段的然后栽下,能长吗?他自信地说:“观音竹,贱生。”“为什么要种一长排?”阿叔边栽边解释道:“这竹,为什么叫‘观音’?是让人们看到它,便联想到传说中的观音菩萨,她心地仁慈,乐善好施,可纯化村风。种下观音竹,长高后,可遮挡西边的烈日,走在下面,凉爽。”
几个月后,我邀上几个小伙伴回草塘。观音竹已长成近丈高,竿叶细密,姿态优雅,成了泥土路的一道绿篱。和围屋禾坪侧的那一株独秀的梅花树,屋背矮岃上的一墩苍翠欲滴的劲竹相映衬,美轮美奂。我们欢快地在绿篱下来回走了好几回,乐得唱起了儿歌。
梅正路店铺一间连一间,店后面是野草、野花和小树。夏天,萤火虫飞来飞去,曳出一缕缕光,比童话还要美丽。我唱起儿歌:“萤火虫,唧唧虫,吊灯笼,飞到东来飞到西……”我产生幻想,如果它飞到天上,说不定会化成月边的星星呢!我拿个小玻璃瓶,把捉住的萤火虫装了进去,如一闪一亮的灯。阿叔坐在小凳上,摇着扇子,便说起“囊萤夜读”的故事。东晋时,有个少年叫车胤,家里穷,买不起灯油。夏日,便捉了几十只萤火虫,装入白绢袋,借萤火虫的微光,夜以继日地苦读,终成饱学之士。萤火虫,命很短,成虫在野外只活数日。人无常少年,青少年时代光阴可贵,应该珍惜。要向车胤学习,克服困难,认真读书,勤学苦读,努力成才,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回到房间,我熄了煤油灯,蒙上被单,用瓶子里萤火虫的弱光,翻看小人书,体味“囊萤夜读”的情境。
天亮后,我起床,走到店后,揭开玻璃瓶盖子,让萤火虫飞向草地花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阿叔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但是,我们早已在耳濡目染中,在他为我们培育的的精神沃土里,拔节成长。
阿叔的教诲,永远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