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北行十日,我与孩子共成长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5: 家庭       上一篇    下一篇

●范子雄

火车特有的节奏声中,方便面的香气弥漫开来。蛮儿捧着他的“旅行盛宴”,吃得一脸满足,亮晶晶的眼睛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北方平原。这已是他此行不知第几碗方便面了。

看着他简单的快乐,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也夹杂着些许惊讶。

这趟七月底说走就走的北行之旅,始于文友的邀约,却意外地成为了我和即将升入初三的儿子——蛮儿,共同成长的见证。

最初,我内心是有些抗拒带他同行的。“带娃出行?麻烦!”脑海里瞬间闪过前几年暑期出游的画面:安全要时刻紧盯,饮食要处处留心,身体要小心看护,情绪要随时安抚……琐碎得让人头疼。省钱省事的独行计划多好!可当蛮儿主动说“老爸,我陪你一起”时,那份期待让我心软了。“好吧,”我心想,“大不了再‘遭罪’一回。”

出发前的准备,蛮儿就给了我第一个惊喜。他利落地整理行李,细致程度远超于我。洗漱用品自不必说,牢记“旅行手机解放”约定的他,带上了耳机和充电器。我心里嘀咕:这小子,怕不是想趁机猛玩?他还熟门熟路地去超市买好了方便面——“车上的贵。”他精打细算地说。这几乎成了他旅行中的标配“仪式感”,一年一度的方便面盛宴,竟被他视为“人生一大享受”。更让我忍俊不禁的是,他郑重其事地塞进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课本,还文绉绉地对他妈妈说:“妈,我是行万里路亦不忘读万卷书。”妻子抿嘴笑着竖大拇指:“孩子,我相信你。”我俩相视一笑,心照不宣:这孩子,常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主儿。

晚饭后出发,蛮儿礼貌地与家人道别。去火车站的路上,他拿着手机研究路线,上了火车,他的问题就像连珠炮般抛向我:

“老爸,你怎么和的士司机那么聊得来?我好像没话讲。”

“刚认识的朋友怎么就对你那么好?”

“安检为什么那么严?瓶装水还要亲自喝一口?”

“车子开动,旁边的山都在后退,这是物理学上的相对运动吧?”

“你把下铺让给了带小孩的刘叔叔,他补差价你也不要?”

“地理老师没骗我!梅州到处是山,河南走了那么远,还真没看到山!”

“哇,老爸!黄河!……咦,这条大河是?我自己查地图……天哪,是长江!”

他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如此旺盛,从物理现象、地理知识到人际交往、人情世故,旅途成了他生动的课堂。清晨,他迫不及待泡起方便面,那份纯粹的享受,让我和妻子曾哭笑不得的“旅行最爱”,此刻显得格外珍贵。分享的种子也在旅途中萌芽。看到邻铺蕉岭刘叔叔家的小男孩,我使了个眼色。蛮儿心领神会,拿出香蕉递过去:“小弟弟,吃一个。”孩子们的快乐很简单,交换零食,笑声在车厢里回荡。更让我意外的是,好动的他竟能长时间静坐窗边,沉醉于满眼的玉米地、蜿蜒的河流。那份专注与沉静,让我真切感受到“行万里路”潜移默化的力量。

抵达秦皇岛,拼车前往目的地。同车竟有外国友人。为了给孩子做个榜样,我鼓起勇气,用尘封二十年的蹩脚英语搭讪:“Hello!Where are you come from?”老外一脸茫然。旁边的蛮儿急了,用清晰流畅的英语重新问了一遍。老外笑着回答后,蛮儿转头对我说:“爸,是法国人。”看我一脸懵,他无奈地充当起翻译。我鼓励他:“没事,大胆说,没人认识你。”他起初还有些怯生生,但很快与那位外国哥哥聊了起来。看着儿子克服羞涩、自信交流的样子,我内心满是骄傲。下车后他“嘲笑”我:“老爸,你OUT了!”那份小得意,让我觉得分外可爱——能超越父亲,不正是成长的印记吗?

与文友们会合,大家也带了孩子。蛮儿成了孩子群里的“关键先生”。大人们聊天时,他主动招呼起比他小的弟弟妹妹和稍大的哥哥姐姐,组织大家打球。晚上回来,孩子们都夸他球技好。他略带得意地跟我说:“以前在老家练的基本功,有用吧?不然他们怎么服我?”看着他神气的样子,我深感欣慰:一项热爱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更是联结伙伴、赢得尊重的桥梁。

第二天,大人们外出研学,留下孩子们怎么办?蛮儿主动请缨:“要不请房东带我们去北戴河玩?我来做助理,负责照看弟弟妹妹们。”文友们一致赞同。晚上回来,房东赞不绝口:“这群孩子真不错!小范同学功不可没,帮忙拍照、看行李、照顾安全,像个小大人!”听着夸奖,我心中默默为儿子竖起了大拇指。这份责任感和组织能力,远超我的预期。

研学结束,该陪蛮儿好好转转了。在“秦始皇求仙入海处”,他看得仔细,拍得认真。站在老龙头——万里长城的起点,他轻轻触摸着古老的墙砖,眺望无垠的大海,回望连绵的燕山,眼神里充满了敬畏。“老爸,”他轻声说,“古代劳动人民真伟大。”那一刻,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阔,在他心中激荡。

归期将至。因时间充裕,我提议坐火车返程,并灵机一动:“回程路线,你来设计!爸爸给你1500元预算,怎么安排?”蛮儿眼睛一亮,像接到神圣使命:“老爸,我可以吗?”“当然!”我肯定地回答,“钱不够,咱就‘讨饭’回家!”他信心满满:“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只见他拿出纸、笔和手机,认真查车次、定中转、找景点、算花费……最终选择了在河南商丘中转并游玩一天。“爸听你的!”我欣然应允。

到达商丘站,蛮儿的攻略已了然于胸。他熟练地找到预订的酒店,规划好游玩路线,甚至提前在手机上学习了景点背景知识。我们一起品尝当地特色小吃,打卡名胜古迹:拜谒“华商始祖”王亥,瞻仰北宋文豪范仲淹雕像,了解六朝古都的沧桑,缅怀护国名将张巡……历史从书本中跃然而出,变得鲜活。

回到酒店那晚,一个动人的画面出现了:蛮儿真的捧起了他带来的书本,专注地阅读起来。我忍不住问:“孩子,怎么突然这么珍惜时间了?”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爸爸,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我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建设这片美好的河山!”

匆匆,太匆匆。十天的北行之旅,转瞬即逝。曾几何时,我内心充满了焦虑:担心他学习习惯不佳、生活习惯随意、不懂人际交往、缺乏人生目标……然而,当我们一起走出来,当我不再只是说教而是身体力行,当我试着放手去相信他时,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如清泉般洗去了我的担忧。蛮儿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他远比我想象的更懂事、更有能力、更有担当。

这次旅行,让我重新定义了亲子教育。它让我深刻领悟到:教育,往往在路上悄然发生。父母最好的角色,是做给孩子看,而不是只对孩子说。我们传递的价值观,孩子或许一时未能完全领会,但请坚信,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观察、模仿、吸收。与其紧抓不放,不如学会适时放手,相信孩子内在成长的力量。当我们做好自己,成为积极生活的榜样,那份能量,自然会传递给孩子,托举他们去追寻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