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帅题字的“暨南大学”“汕头大学”校名。
第一军医大学(移交地方前)校门
暨南大学广州本部正校门
汕头大学原正校门
●石仁彬
校名,是一所学校最直观的品牌,而校名的题写,更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关乎其综合实力的彰显。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其校名题写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以至形成大学校名题写的名人政要逻辑。截至2025年6月2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67所(不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其中本科学校1365所,属于“211”工程建设的大学有115所,其中92所校名出自名人政要手迹,这不仅彰显了学校实力,更展示了学校与这些名人政要的渊源,是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同时,这些校名印记更能激起校友们的豪情与遐想。
叶剑英元帅,广东梅县人,作为开国元勋,叱咤风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丰功伟绩。叶帅作为一名受毛泽东同志称赞的诗人,刚柔至性,他的许多诗句,如“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老骥仍将万里行”“应向青年寻后继”“长征接力有来人”等都深含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对后人具有深刻的教育、启示和鞭策作用。我们瞻仰叶帅的丰功伟绩,感念叶帅的豪迈诗情,同样欣赏叶帅的书法作品,在灵动和感性中体会一名伟人与人民群众的骨肉情怀。岭南大地,有三所大学校名为叶帅题写,每每仰望,便心生敬畏。接下来,就和大家共同领略一下叶帅题写校名的广东三所大学。
行至广州市白云山下的麒麟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叶帅题写的校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一路南迁。1978年4月,在叶帅的亲切关怀下,第一军医大学才最终选定此地建校至今。1980年2月,叶帅又亲笔题写了校名。2004年8月,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达的命令,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现在这里是校本部所在地。60多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六变隶属、七易校名、四迁校址,从北国到南粤、从军队到地方,几度使命更替。南医大人唱着《爱在南方》的校歌,秉承着“博学笃行、尚德济世”的校训,保卫着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如今,南方医科大学东校门仍保留着叶帅这珍贵的题字,意味深长。
在广州市黄埔大道西,远远望去,是一座巨大的白色拱形标志性建筑,上面镌刻四个金色大字,字体端庄清秀,便是叶帅的手笔——“暨南大学”。“文革”期间,暨南大学曾被迫解散,直到1978年,由于党中央及叶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特别是暨南大学复校筹备期间,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同志曾多次于百忙之中参加暨南大学复办的重要会议,商讨复办事宜,该校才得以复办。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被称为“华侨最高学府”,学校恪守“忠信笃敬”的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来培养和造就人才。建校至今,暨南大学共培养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万名人才,堪称“桃李满天下”。
来到海滨城市汕头市,坐落于西北区桑浦山南麓,是一所由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高等院校,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这就是汕头大学。潮汕人的百年期盼,李先生的鼎力相助,国务院1981年8月批准汕头大学成立,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帅欣然命笔,亲题校名,四字儒雅俊秀,寄托殷切期望。汕大校园依山傍水,建筑风格优雅,被誉为“高校建筑之花”;学校一直致力于大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其诸多改革经验已得到国家的肯定、支持和推广,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高度评价为“中国高校改革的试验田”。经过30多年的努力,汕大人不负众望,营造了一个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良好环境,奠定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仰望题词,放眼未来,广东这三所大学均在广东省重点大学之列,叶帅本人题写校名之时,想必都饱含着对三所院校的深情和厚爱,更是满载着对莘莘学子的教诲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