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 针对7名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的罢免案8月23日均宣告失败,加上7月26日针对24名国民党籍民意代表和原民众党籍的新竹市长的罢免案也都未通过,民进党当局策动的“大罢免”被完封,以大失败告终。这一结果反映台湾民众对其只谋一党之私、沉迷政治操弄、鼓吹“抗中保台”、漠视经济民生的强烈不满,清晰传递出台湾社会期盼改善经济民生、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的普遍心声。
台湾《联合报》24日刊发社论指出,第一轮“大罢免”大失败后,赖清德当局并未表示反省和歉意,继续一意孤行,不断导致人民的反感升温。与美关税谈判结果、风灾的救灾和灾后重建、官员的脱序表现、对司法的持续干预,以及层出不穷的光电剥削勾结乱象等,都让选民对赖清德当局的厌憎达到新的高峰。该报当天的报道指出,民意连续两度否决撕裂台湾社会的无差别恶意“大罢免”,是对赖清德当局“斗争式”的“执政”路线投下不信任票。民众用手中选票,给了当局两记重拳,表达内心的强烈不满。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郑振清分析认为,“大罢免”本身缺乏正当性,完全是民进党为扭转“朝小野大”的于己不利政治结构而发动的无差别政治斗争,无法得到台湾民众支持。赖清德为罢免成功而炮制的“清除杂质”等系列言论,被台湾主流民意认为是在制造仇恨、煽动分裂和清除异己。
岛内资深媒体人单厚之在媒体撰文认为,“大罢免”之后,“抗中保台”成了贬义词。民进党和赖清德成为悖离主流民意的典型。赖清德愈是坚持不认输,民进党就离主流民意愈远,愈被人民唾弃、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