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孩子们和老师热情互动。
梅县区图书馆举行“幼小衔接”亲子故事会。(图片均由吴丽伶摄)
本报讯 (记者吴丽伶 通讯员陈雨薇)日前,梅县区图书馆举行为期五天的暑期公益课堂之“幼小衔接”亲子故事会,共有25组幼升小家庭参加。“幼小衔接”亲子故事会以五本精选绘本为载体,融入积分激励机制与亲子互动环节,旨在为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们筑牢心理、习惯、知识与社交的衔接基石,同时为家长缓解焦虑提供指引。
“小学的课桌会不会比幼儿园的高?”“小学里面有没有游泳池?”孩子们的小脑袋里装满了对小学的疑问。亲子故事会首日聚焦孩子们的入学心理建设,以绘本《一年级,一点都不可怕》为核心载体,让孩子们从中了解到“一年级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新开始,一点都不可怕”。随后,孩子们用画笔认真描绘出《我心目中的小学》,展现出对新校园的美好向往。
次日,亲子故事会以绘本《迟到的理由》为切入点,着力培养孩子们的时间管理与规则意识。开场时,老师特别强调“准时签到的重要性”,并结合积分规则中“迟到扣分”的条款,强化孩子们的时间观念。通过这个绘本故事,小朋友们不仅明白了按时上学的重要性,更懂得了“诚实比找借口更可贵”的道理。在手工环节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创意时钟制作,进一步加深了对守时重要性的理解。
第三四天的亲子故事会同样聚焦知识学习,分别以《三十六个字》和《加法超人与算术星人》为载体,从语言与数学两个维度为孩子们开启知识探索的大门。在汉字启蒙中,老师以“象形字”展示“日、月、山”的古文字形时,孩子们立刻联想到对应事物,“太阳像圆圈”“大山有三个尖”的回答,精准捕捉到文字与意象的关联。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文字从图形到符号的演变过程,让他们学会理解并记忆汉字。数学启蒙则充满趣味。绘本《加法超人与算术星人》用充满想象力的故事让加法变得生动,加上齐唱绘本歌曲以及手工制作“手指板”,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
最后一天的亲子故事会聚焦社交能力培养,《同桌的阿达》以儿童视角展现校园交往中的小摩擦与和解智慧。老师在互动中抛出“如果同桌不小心碰掉你的文具,该怎么办?”“和同学吵架后怎么和好?”等情境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解决冲突的多种方式。随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跳起了“当我们同在一起”的绘本歌曲,轻快的旋律里,孩子们拉着身边小伙伴的手,跟着节奏晃动身体。而这紧握的双手与同步的节奏,正是友谊最动听的旋律。
此次“幼小衔接”亲子故事会,梅县区图书馆以绘本为纽带,不仅为孩子们精准对接了入学所需的心理、习惯、知识与社交准备,更让亲子共学的理念在书香氛围中落地生根,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注入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