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梅州日报

以技赋能强支撑 多元培育增动能

日期:08-23
字号:
版面:1: 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辰浩医疗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们熟练地忙碌着。(企业供图)

●本报记者 严海苑 叶晓洋

8月12日,梅州市首届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造职业技能竞赛在梅州市技师学院落幕,此次竞赛汇聚了博敏电子、科捷电路等龙头骨干企业及5所技工院校的48名技能精英同台竞技,进一步拓宽了“以赛促评、以赛促用”通道,为PCB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新动能。

此次竞赛是我市推动产业与技工教育深度融合、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通过积极夯实技工教育主阵地、建立技能人才“蓄水池”、搭建技能人才培育新平台等多元途径,培育优质技能人才,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深化协同合作

夯实技工教育主阵地

走进辰浩医疗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生产线,只见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着组装、检测、包装等,现场一派忙碌景象。这里有不少技术工来自兴宁技师学院。“我们与兴宁技师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生产岗位的人才得到有效补充。”该公司厂长梅文杰介绍,今年1月,兴宁技师学院与该公司在此前合作基础上共建医疗器械产业学院,设置校企技师工作站、带岗(带货)直播室、联合研发实训室、生产性实践实训车间,配备先进的医疗器械实训、生产及研发设备,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记者从兴宁技师学院了解到,医疗器械产业学院已顺利开展17批次生产实践活动,围绕企业技术攻关需求成功立项3项产学研合作课题,组织教师团队为企业提供涵盖技术咨询、产品研发、员工培训的一站式服务,深度推进产教融合。

在梅州,像这样的“企业订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推行多年。为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我市各技工院校多措并举深化产教融合。一方面,院校积极与制造业企业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建立包括企业订单培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合作经营实训模式、工学交替等在内的多元合作机制,创新实践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新型方式,持续完善产教融合的学科教育体系。另一方面,院校着力优化专业结构,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过剩专业、新增特色专业,显著增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性。目前,全市技工院校共设有5个技师专业、17个高级工专业、31个中级工专业,与200多家企业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开设12个紧密对接产业的产教融合专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20多个。

在深化与企业合作的同时,我市着力强化技工教育协同发展,成立梅州市技工教育联盟,积极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布局优化、服务高效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此外,积极推进全市公办技工院校与湾区高水平技师院校的合作,争取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训、竞赛支持体系、技能人才成长等方面获得湾区优秀院校的支持帮扶,系统性提升办学条件、构建现代管理制度、形成差异化办学优势,积极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创新评价机制

建立技能人才“蓄水池”

为了在院校之外更广泛地培养技能人才,我市不断完善以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元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

梅州市国友义齿有限公司技能等级评价负责人李炯钦介绍:“我们有‘口腔修复体制作师’的自主评价和社会评价资格,经过考核合格的员工可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这不仅提升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也有利于个人未来职业发展,还为公司培养技术人才做好储备。”

据了解,全市各级人社部门通过支持企业自主制定考核标准、深化校企合作、开展送教上门等多元化服务,全面激活企业技能人才发展动能。目前,全市共有备案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自主评价用人单位52家、备案社会培训评价组织4个,引入16家社评机构设立考点。依托各类培养载体,积极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职业技能培训,近三年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5.8万人次,有效提高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

积极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大对产业集群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资金支持力度,截至2025年6月,全市在册技能人才总量46.96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为39.25%,为制造业发展建立技能人才“蓄水池”和“加油站”。

深化赛教互促

积极锻造“技能尖兵”

从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多点开花”,到技能竞赛场上的“捷报频传”,我市正在锻造“技能尖兵”的赛道上跑出“梅州节奏”。在政府部门牵线搭桥和大力支持下,梅州技能人才在各类竞赛领域亮点频出:组织选手参加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斩获4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优胜奖、1个优秀组织奖;组织选手参加2024年广东省无人机应用技术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无人机装调项目职工组比赛中获全省第5名;组织选手参加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1枚铜牌、6个优胜奖,相较上一届获得1个优胜奖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

“竞赛不仅检验技能,更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我们积极构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推动技能人员不断精进技术,发扬传承工匠精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组织选手备战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推动竞赛技术标准、训练模式、评价体系等融入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过程,让竞赛成为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土壤。同时,支持重点行业领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如近期举办首届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造职业技能竞赛、联合相关部门举办梅州市邮政快递行业“邮政杯”职业技能竞赛等,发挥技能竞赛引领示范效应,积极带动企业职工、院校学生等参加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以赛代训选拔培养优秀能工巧匠。